1)建立健全設備點檢標準。在建立設備目錄的基礎上,根據設備特性,按預先制定的技術標準要求,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檢測工具,定點、定標準、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業流程、定點檢要求,制定分類設備點檢標準,并使其成為進行設備檢查的一種管理方法。設備點檢要綜合利用運行崗位的日常巡回檢查、點檢員及其它專業人員的定期點檢、精密點檢、技術診斷和劣化傾向管理、綜合性能測試等五個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證設備健康運轉的五層防護體系,體現對設備全員管理的原則,將具有現代化管理知識和技能的人、現代化的儀器裝備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點檢人員應熟悉系統、設備特性、設備構造、維護與檢修工藝,具備編寫、提出定修工程計劃、工程預(決)算、材料(備品)計劃、設備改進措施和分管設備的一般施工工藝和方案的能力,有一定的協調能力。
2)設備定期輪換、試驗和維護 。編制設備定期輪換、試驗和維護標準時,要規定設備定期輪換、試驗的項目、內容、措施和周期,規定設備定期維護的項目、內容、措施和周期。
3)規范設備缺陷管理。負責建立與點檢定修制相適應的設備缺陷管理標準,標準中要明確點檢員、運行人員、檢修人員、安監人員、物資供應管理人員等在缺陷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嚴格執行設備缺陷從發現、登記、列入定修計劃、消缺、驗收等各階段的時限要求。對設備缺陷處理過程進行有效的跟蹤和評價。設備缺陷處理完成后,生產負責人、運行人員必須在現場進行驗收確認,并組織系統恢復、設備試運再鑒定及恢復運行。
設備缺陷進行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重點缺陷重點處理。
4)排查設備隱患。建立設備狀況按月定期普查和隱患排查制。
通過組織技術骨干和生產技術負責人巡視、采取便攜式儀器測量、技術監督試驗結果分析、可靠性指標分析等措施,周期性開展設備健康普查,查找設備隱患,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達到拒絕“非?!钡哪康摹?/div>
5)掛牌處理設備缺陷。利用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設備缺陷掛牌處理制度。對于重復出現的設備缺陷、排查出來的重大隱患、或其他技術難度較大的重大缺陷,進行掛牌處理,采取措施、限期完成。主管以上生產負責人要踴躍承擔“掛牌”責任。
6)重點設備重點保養 。針對暫時不能消除的設備隱患、技術性能下降的設備、或設備薄弱部位,制定“重點保養設備目錄”,分別采取縮短巡視、檢驗周期,提高保養標準等措施,進行重點保養,確保安全穩定。
7)定期開展設備健康分析。結合設備點檢結果、缺陷及可靠性指標統計分析及消缺情況等進行設備健康分析,按月進行,評估設備健康狀況,實現設備管理提升。文章由http://www.china-fd.cn/首發于機械社區,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