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W9 f2 s1 g" u$ p
要鉆中間孔,就要先對外徑做夾持固定,可以用V型夾具,但要考慮V型夾具的壓痕對外觀的影響度,不能用V型時就用哈夫夾,兩半圓一定一動夾持。9 m+ W& A& a! K/ b$ \( U$ T& R
: L6 ^9 p. z w再就考量使用鉆床鉆孔的精度能否滿足產品需求,先假設是可以,則找定中心后再夾持后鉆孔。 7 g$ d, t7 }0 _* V5 t 0 x3 {4 x$ b4 p1 g. ?9 w接著要檢討的是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問題,這是工裝夾具之外也要去檢討配套問題。* {) B! w$ f% ]3 y. O
5 Z$ |! C. p' R; e
這帖是在討論“工裝” ,就不贅述配套方面的問題。- F. e+ f( x3 _9 y% C: o9 _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4-2-15 16:57
若工裝不動,僅靠鉆床提升的空間來取放工件,就有安全性的考量,若每次都將鉆床停轉,則效率會低降。那么就需要再設想將工裝搞成可移動式,工裝一移動就延伸復位定位的再現性問題。這就是俺說的配套問題。工裝已經是滿足工藝需求,而實際的操作卻又安全性和效率的問題,這就不算在工裝夾具基本功能里。 n% H1 I e D* P 3 w7 o8 p0 g8 x/ R7 H. r' l若要再延伸思維,則可以發展到自動化專機的程度,這樣就不再是“工裝”的討論范圍。" q2 j' e+ f3 B1 X) T. R
! A5 @ @: ?( S) S6 x o* P作者: orc_roll 時間: 2014-2-15 17:22
大俠,其實真正做這個產品的時候,盡管夾具沒有設計成可移動式的;不過鉆床加工這個零件時候,將這個鉆床主軸下降的行程調寬點,也就是說換產品時只需要持搖桿的手松了,手平移工裝即可出來更換工件了。 7 m* t( k/ |6 h% Q5 O) x" u4 y7 q4 [咱沒想到自動化專機的層次,也沒有想到過將工裝設計成可移動式的。不過要說設計成可移動式的,那里面的機構一般是什么,有高人能說說嘛?作者: orc_roll 時間: 2014-2-15 22:42 本帖最后由 orc_roll 于 2014-2-15 22:46 編輯 . {, d, O6 f$ j 5 E. t. {5 |: V/ O# I; n# O; ]先感謝LIAOYAO大俠的指點。下面我貼出關于這個銷釘零件的加工流程:8 e% \8 R' D$ |* g1 a
1.工藝路線:車-磨-線切割-車-鉗 4 v5 l% H- s; s9 T# ^7 d2.詳細的每個工序:1.車-車外圓 # s, O' E' I0 H" w7 S& P/ S 2.磨-磨外圓+ y: z+ Y& S8 d' y
3.線切割-割斷4 F: J" Q& O$ L( a
4.車-車正長度,中心孔2 C4 L9 C6 S0 D2 w* w* \. A
5.鉗-鉆沉孔以及通孔8 b# f6 s% B9 ~( k- p; v
3.工件的鉆孔的裝夾方式: # O3 a1 K) N4 S: |2 |1 } 3.1采用三爪卡盤裝夾工件,三爪上鏜一個小臺階; T9 Q' D1 Z& s! e: W
3.2三爪為銅軟爪‘ % {0 [7 |9 X& t+ r, Z4 t4.夾持鉆頭后,鉆頭“對刀”: Q7 x# R5 k2 O. a0 t8 w
5.對刀之后,調節鉆床主軸行程 ) |" e! f! F2 u6 N7 ^: m5.1鉆通孔5 A2 V8 M D2 x! c9 f
5.2雙面鉆沉孔,以三爪的臺階定位,批量加工零件。 * d& [4 k* |& e4 p' a6松開搖臂,推出三爪,輕輕松開三爪即可更換“零件”。 }8 _# B* ?) Y. l這里面先批量加工好零件的通孔,然后再批量加工零件的沉孔。9 ~0 h; P% C6 F% A* D& `) K0 Y
這里涉及了工裝,采用了最常規的工裝略微做了小改動,即可方便快速加工。 5 N+ q9 g- s% I: \' N6 J7 V! a' b0 u加工過程中涉及到了很多裝夾的細節,這只有親身體會過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二。+ i, K& P! q b
且聽我娓娓道來: ' _0 k/ k, Y1 Y. j& j5 U1 p! }% v1.由于工件是鉆孔,所以難免會有鐵屑粘附到三爪的卡爪上面,這樣其實會造成裝夾不緊,也導致裝夾精度降低; 4 ^1 ~4 a/ `3 C! s8 T2.工件一定要放平,否則加工出來的孔的垂直度超差。' V: m& M# u( z- a$ ^" e1 l, C/ u# ?% ?+ ~
這個帖子可以說把我平時生產中的總結寫進去了,希望社區里能有大俠也能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i% Q+ C( j9 m4 E# W$ u
其實,發這帖子的目的主要是想跟社區里面的前輩同仁交流下設計加工工裝的經驗,只有不斷的交流才能提高。 4 O0 O5 N( V6 ? }. k k古語講,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工作環境不同,擅長的方面也不同,希望大家能說說自己對工裝的看法。 0 o+ e( q, F: \! G# V我先從鉗工操作者的角度說了關于工裝的林林種種,其實如果從加工中心操作者的角度考慮,可能又是另一個思路,從設計、工藝的角度出發更多的則是傾向于產品整體的把握、可能又是另一種景象。3 u' }3 n' Q6 F
希望能和更多的前輩同仁進行交流,同時也希望社區里面的“老法師”也能來指點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