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這種看似矛盾情況以及馬達排量較大問題的原因分析:
I; _( e5 _. H" D2 o, D- C關于牽引力與扭矩方面
! W! j8 g. k7 |/ G工況考慮不足:$ h/ w4 s2 y- c& ~
雖然給出了平地行走速度和對應的馬達轉速等參數,但在能跑 15 度斜坡這個工況下,車輛上坡時所需的牽引力會顯著增大。根據力學原理,在斜坡上克服重力沿坡面的分力以及滾動摩擦力等,需要的牽引力要比平地行走大得多。也許在選型時僅著重參考了平地行走工況去匹配馬達扭矩,而沒有充分考慮斜坡行駛時額外增加的牽引力需求,所以按原本預期的選型,實際在應對斜坡工況時就顯得扭矩不足,而要滿足斜坡工況所需扭矩去選型的話,排量自然就會偏大。- F1 T+ D/ n6 ?+ s
摩擦因素估計偏差:- v( P: B5 \) d) C) X4 g! G. t9 @& e0 s
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系數在不同路面狀況(比如干燥、潮濕、有雜物等)以及車輛負載情況下是變化的。如果在計算所需牽引力以及選型過程中對摩擦系數取值偏小,就會低估實際工作中需要克服的摩擦力,進而導致所選擇的馬達扭矩在實際應用中不夠用,只能往更大扭矩(相應的大排量)規格去選擇才能滿足要求。# Q- \7 G& s6 d5 e
機械傳動效率問題:
7 c2 Y0 H! Z5 a8 a% b從馬達輸出扭矩到最終作用在輪胎上產生牽引力,中間經過了一系列的機械傳動部件,例如減速器、傳動軸等。如果這些傳動部件的傳動效率比預期的低,就會有較多的能量損失,意味著實際傳遞到車輪用于產生牽引力的有效扭矩減小了。為了彌補這部分損失,保證車輛能正常在斜坡行駛和平地達到要求速度,就需要馬達本身具備更大的扭矩輸出,也就可能導致所選的馬達排量變大。
' N9 A' [ Y9 f, g關于排量與選型方面6 w: R# v5 ?9 M! e* |
選型表的局限性:5 N4 b, ~" c, M6 s% U8 q2 C1 N
選型表往往是基于一些標準工況或者理想化的模型制定的。實際應用中鑿巖機所處的工作環境、使用頻率、負載特性等可能和選型表設定的條件有較大差異。例如選型表中對應的扭矩和排量關系是按照比較平穩、連續的負載來確定的,但鑿巖機作業時可能存在頻繁的沖擊性負載、啟停變化等情況,使得按照常規選型匹配不上實際需求,按表選型就會出現要么扭矩不夠,要么排量異常的情況。
" a: Q) [+ f8 e# [4 F: G系統匹配性不佳:
" k/ Z5 }, A9 t" _5 j" W整個車輛的行走系統除了馬達之外,和液壓系統(如果是液壓馬達的話)、控制系統等存在協同工作的關系。有可能液壓系統的壓力、流量等參數設置不合理,導致馬達不能在最佳效率點工作。比如液壓系統提供的壓力不足,為了達到所需的扭矩和牽引力,就只能依靠增大馬達排量,通過增大排量在較低壓力下獲得更大的扭矩輸出,從而出現排量不符合常規選型預期的現象。
9 E2 i! U+ r) T6 z多馬達協同工作影響:5 b) |3 ^6 y9 c" B7 ^" U# U0 t
車上配置了 4 個馬達共同驅動,在設計時理論上是期望它們協同工作來滿足車輛的動力需求。但如果各馬達之間的同步性不好、負載分配不均勻,例如某個或幾個馬達承擔了過多的負載,那么為了保證整體車輛能正常運行,就可能在選型上偏向于選擇較大排量的馬達來確保在最不利的負載分配情況下也能提供足夠的扭矩和牽引力。1 o! |; F) Q' e9 C3 N, f+ c
要確切找到問題所在,需要進一步對車輛實際的工作環境、各部件的性能參數(包括傳動部件的傳動效率實測、液壓系統實際運行參數等)以及各馬達的工作狀態(如是否同步、負載情況等)進行詳細檢測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