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系銷量大約為352萬臺,同比增長約160%,份額約占國內乘用車總銷量的13%。形勢一片大好,新能源車企們充滿了信心,制定2022年目標銷量時,膽子也大了起來。
( W6 c/ t6 {* W) ]! i
當時理想制定的2022年目標銷量是20萬輛,小鵬目標銷量25萬輛,蔚來的目標最保守,計劃2022年銷量為15萬輛。然而今年1~10月,蔚小理三家中,只有小鵬汽車略超10萬,蔚來和理想均為9萬多,2022年只剩兩個月,蔚小理已基本不可能完成目標。 8 P* [; ~4 A4 D: n& N% ?
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依然在上漲,有的車企沒有完成目標,自然也有車企超額完成目標。去年國內電動汽車行業有兩大巨頭成績斐然,那就是特斯拉和比亞迪,其中比亞迪2021年總銷量為730093輛,位列新能源車企第二名。 + G6 B0 U9 Z! c) y, B+ U7 `
相較于保守的造車新勢力,比亞迪毫不在意地展示自己的野望,在2021年底的電話會議上透露,2022年目標銷量120萬輛。比亞迪徹底放棄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還要保持64%以上的增速,才有可能完成目標。 9 l" J+ }; W9 D8 d
要知道,去年總銷量94萬輛的特斯拉,2022年目標銷量不過才140萬輛,比亞迪的目標顯然定的太高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比亞迪似乎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實力。
1 g3 R9 D: r- V3 T' ]' \$ ~ 01 比亞迪,憑什么這么強?日前比亞迪公布數據,10月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1.75萬輛,同比增長144.7%。一個月的銷量,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一年都達不到,就算是實力雄厚的老牌車企,也只能羨慕。 . y$ m- X H2 ~3 j* @
更重要的是,今年1~10月比亞迪累計銷量已達140.29萬輛,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20萬輛。如果11月和12月比亞迪能保持這個銷量,那么今年總銷量將達到180萬輛,超額完成60萬輛。 ; k4 q' ~# s# k* `+ c% Z1 I0 k
與老對手特斯拉對比,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總銷量為908573輛,假設第四季度可以保持平均每季度30萬銷量的數據,總銷量也不過120萬輛出頭,堪堪完成比亞迪定下的年度目標。
6 f ]$ C& d. o7 I( D7 F! H. }3 `
也就是說,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獎杯幾乎要穩穩被比亞迪拿下,奇跡都不能讓比亞迪失去銷冠王座,恐怕要神跡才行。
: T( P$ d8 O% W* v3 `" H! A6 F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勢頭旺盛可以理解,但年銷量增幅超過100%的數據,還是有點夸張了。其他車企不能干坐著羨慕比亞迪,更要去分析比亞迪為何能賣那么多,從而學習比亞迪、超越比亞迪。
s6 X3 s3 U2 @( v" t
第一,價格是比亞迪手中最大的王牌。 去年特斯拉銷量比比亞迪高20萬,但今年卻被比亞迪反超,原因就在于價格。CleanTechnica公布的今年9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最熱銷的車型是Model 3和Model Y,這兩款車型分別是特斯拉最便宜的轎車和SUV。
) Y1 ]5 `8 i- n) b1 _ m/ y
圖源:雷科技制作
* n7 i/ E7 t! Q. c
排行前十的車型,售價基本都在30萬元以內,其中比亞迪熱銷的幾款車型,售價則大多在20萬元以內。從中就能看出,消費者對于價格非常敏感。 北京正則大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銷售均價為18.8萬元,比去年同期高0.2萬元。從價格劃分,9~19萬價位車輛份額最高,接近50%。 一看特斯拉的車型,只有丐版低于25萬元,理想、蔚來壓根沒有25萬元以內的車型,只有小鵬有低價車。 ( [1 v1 j. d' e3 u [
在名氣較高的品牌中,比亞迪汽車價格最低,在擁有低價新能源車型的車企中,比亞迪的知名度又最高。依然保持燃油車時代的高性價比理念,再加上純電和混動品質口碑都不錯,與產品價格較為昂貴的特斯拉、蔚小理相比,比亞迪自然成了普通消費者的最愛。
# @! ]8 U. L/ c! j' c
第二,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自身存在不穩定因素。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產品的好與壞,需要對比才能看出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分為兩大派,一派是豐田、大眾等為首的傳統老牌車企,燃油車時代無比風光。另一派則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誕生時間不長,銷量也不高,但市值一個比一個夸張。
+ J* ]/ ~7 ^* v8 Y: Q; ?7 R! R
然而不管是老牌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存在自己的問題。
2 T; a' h0 V# L+ Q$ C3 j% A
先說傳統老牌車企,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以367249輛的成績位列第四,豐田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116029輛,壓根沒進前十五。
& r! D* [4 N$ p; S
圖源:pixabay - U+ [% l+ g% C5 X' }
老牌車企的問題在于,自身體量太大,想要轉型過于困難。豐田集團社長豐田章男曾表示,如果強推電動汽車,那么到2030年,日本將有550萬人失業。
! W9 ` `% c6 P( e1 I
在2021年底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寶馬、現代、本田、日產等多家車企簽字保證,2035年之前停售燃油車,最遲2040年淘汰燃油車。但豐田和大眾公開唱反調,認為沒到淘汰燃油車的時間,拒絕簽字。 . Y: r5 I4 i Z' X# u. Z- q
豐田和大眾的顧慮沒有錯,哪怕到2050年,全球也不可能徹底淘汰燃油車。中國、美國、北歐有經濟實力建設充電站、換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相關生態,可全球發達國家只是少數,第三世界國家更多,尤其是非洲地區,根本沒有財力建設新能源汽車生態。但豐田和大眾轉型速度太慢,就給了比亞迪、特斯拉,以及造車新勢力機會。 0 p8 \* ]0 y Y3 U2 u4 _9 y* p
至于造車新勢力,問題就很明顯了,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不夠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產能問題。造車新勢力有不少還是代工模式,例如蔚來汽車,是由江淮代工生產。因疫情問題,代工蔚來汽車的江淮工程,又面臨停產。 - I6 y Q! l p* x. \! V6 q1 D
自己建設工廠吧,初期成本太高,而且建設工廠也需要時間,前期需要等待的時間太長了。造車仍需要時間發育,補足產能和品牌人氣的問題。 去年比亞迪也存在產能不足、訂單積壓的問題,好在比亞迪經營業務廣泛,有足夠多的財力支持產能升級。今年比亞迪交車速度相較于去年提升不少,銷量大爆發也與去年累計的訂單有關。由此可見,產能已經成了新能源車企的命根子。 % @) a3 F' }: q3 }
第三,實力才是硬道理。 全球車企眾多,造車新勢力更是一籮筐,想要脫穎而出,硬實力自然不能差。2021年文綜乙卷高考題,就把比亞迪放到了題目中。針對此事,比亞迪CEO王傳福直言,比亞迪就是全球唯一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全能造的企業。
8 Y9 w% h9 H% s3 x( R4 V: M
上個月豐田發布的現款純電轎車bZ3,就搭載了比亞迪提供的TZ200-XS002電動機和磷酸鐵鋰電池。2021年全球汽車銷量最高的車企豐田,純電動汽車居然搭載比亞迪的電動機和電池,足以說明比亞迪的技術實力。 + |+ y# m e1 T3 G9 P
此外,一個人的成功,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除了比亞迪自身的努力,新能源汽車環境的變化也很重要。全球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自然給比亞迪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 Q$ M6 D9 a3 r! Y. }7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