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美元游戲手柄可操控潛水器?一系列巨大設計缺陷,注定了5位富人「泰坦尼克號」殘骸之旅是一場生命的豪賭。
2 S) z, l! t. H$ R
失蹤4天,深海「泰坦號」潛水器竟災難性內爆。
v) O& |& @5 v- F; [
/ E5 K3 K' g* C% K6 X- j6 }
5位乘員全部遇難! * Y1 _5 |( i8 Z7 X; N9 F
與爆炸不同,內爆是一種物體迅速向內坍縮。網友用AI模擬了原潛水器的內爆瞬間。 , o. ~2 o4 `+ ^4 q
![]()
3 C: `$ P C$ w8 L
4 K+ @. }3 T) M! q; r
據專家估計,泰坦號潛艇坍縮速度可能達到1500km/h,也就是在0.001s內就被壓扁了。
& F" }, f! k Q
要知道,大腦對痛覺的反應還需要0.25s。
p( _4 a4 E7 y7 v& U T- L
也就是說,他們的死亡,沒有太多痛苦,大腦還沒反應過來,人就沒了。 & L# W) J _7 j0 u$ S4 Z7 x* |
《泰坦尼克號》的導演James Cameron,曾在1989上映了一部科幻片「深淵」(Abyss),里面也有著名的深海潛水器內爆鏡頭。 可以看到,潛水器無法承受深海巨大壓力,外殼受損,直接內爆。
8 `3 H! |- [' x! O- \
1 c# g8 y; F$ F2 k4 P" _
! k3 K7 D: L; c! y2 @
這艘來自「海洋之門」潛水器的CEO Stockton Rush在先前的訪談中曾自信滿滿:
0 T' W5 g" p( a6 w# i6 ~5 [測試做完后,我堅信潛艇無懈可擊。 記者調侃道,《泰坦尼克號》首航時,船長Edward John Smith當初也是這么說的。
' b1 f& `; P* D# }Stockton Rush微笑著說,是的。 # M4 n S9 P- e7 o6 ~1 d/ a' e
5人全部遇難,致命設計缺陷 5 L; p# ?7 ?. f! p/ Z
要說事情的前因后果,還得從18日(當地時間)泰坦號下潛說起。 , ?' m; W4 u$ @
25萬美元(近180萬元)一張門票,這場由5個人組成的富人之旅,去海底4000米參觀「泰坦尼克號」殘骸。
; D% P1 o+ Q( x; x+ S! t
他們乘坐「泰坦號」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約1450公里的海域下潛。
: F! t; [0 H7 W1 `: S
當潛水器出發1小時45分后,突然失聯。按照原計劃,2個小時就到達海底了。
. z7 Z# z' L. I7 _$ Y
% J) m J; n3 K/ L- d6 x6 T
% j9 N5 \9 x4 u% N
隨后,美國、加拿大等國展開在北大西洋海域展開大規模搜救行動,并投放水下聲納進行搜索。 * ]6 v3 F5 B2 n" b' j Y( i
然而,這個小型的潛艇只能提供96小時的氧氣保障。 , ~1 H U6 b, _- f0 i4 q: ]2 G2 A
一時間,所有人紛紛擔心,他們會不會因倉內氧氣不足而窒息。 $ z3 P) H0 |" r) e7 V2 H" o5 |
直到22日,美國海岸警衛隊官員表示,已發現了距「泰坦尼克號」殘骸不遠處有5塊潛水器的破碎部件。 / u% b# w3 `3 Z; f6 j3 ~0 n. w
![]()
1 ^- F0 @/ M; ^3 r* }- Z
5 j9 i' w7 r: z; S% M1 O+ B+ A
這些碎片與潛水器發生災難性內爆的跡象相吻合。截止目前,也難以確定其發生事故的時間。 / t1 d7 A" Q2 E0 N3 n' w) K
不幸地是,5人全部遇難,其中還有一位年僅19歲的男子。 # n5 {# b- g: E9 H7 ]
) y8 x u; M# F, E4 R5 |! g
3 r$ c: f {2 R' L+ B P# _
他們分別是,「海洋之門」CEO、英國商人和探險家Hamish Harding、英國富商Shahzada Dawood和他19歲的兒子,還有法國泰坦尼克號專家Paul-Henri Nargeolet。
5 u4 G% O2 P9 L9 Y/ ?
說來,這場致命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泰坦號的設計就存在巨大的缺陷。 / v4 x0 Q( n5 W/ R0 m; |" j
設計細節 「泰坦號」采用了很多新技術,一些新技術還沒有現成的行業標準,屬于空白領域。
6 d; |0 g2 o( B' Z- g 5 P$ p6 v* V# x+ f% }
潛水器泰坦船身的材料,可能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0 y% M9 {6 R& n" }$ v! H0 V9 v" S0 U
在華盛頓郵報記者曾乘坐潛水器時,「海洋之門」的CEO談到了,泰坦號使用了「打折扣」的材料。
0 P+ Z* I5 O/ o- |1 ~
CEO Rush公開談論了他是如何「違反一些規則制造」潛水器。
# ~7 n- }+ Q7 O/ O6 t5 ` N0 \
要知道,若想進入深海的潛水器,必須經得起超強高壓。一般來講,采用鋼和鈦材料,承受壓力能力相對較強。 $ e! F( E4 a7 H) @. s' E; i
![]()
) {) W5 W3 e6 A$ r* |- u
9 C! [- P6 a P5 | w
最重要的,也經過多重實驗的驗證。
6 ~0 N+ }2 O7 v4 q
然而,「泰坦號」使用的碳纖維——一種相對較新的深海應用材料。 & m' B% W0 [9 ~
碳纖維復合材料比鋼更堅固、更輕,使潛水器具有自然浮力,但也更容易在壓力下突然崩潰。
L0 p/ ?3 D1 g# I* r
負責為泰坦制作船身的Spencer Composites是當時唯一一家為載人潛水器制造碳纖維船體的公司。
; _- J, M: q4 ?7 j
而且海門公司似乎明確知道這種材料以及不太靠譜的艙體會存在強度不夠的安全隱患。 1 n4 `# o; W" L/ {$ t. h9 \2 ?
所以公司內部開發了一個「聲學監測系統」。
2 P5 Z5 k- F$ j
這個系統能使用聲學傳感器來偵聽船體中碳纖維惡化的聲音。
3 J) g$ q! n: r" c
從而為駕駛員提供預警檢測,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阻止下降并安全返回水面。 - c; h' N& m7 w% E) x9 f4 L p
總結一下他們對于安全隱患的態度是: / k+ J0 |- _) L8 l) ^$ E8 P
設計有隱患不怕,如果在4000米深海中檢測到安全問題了,我們就跑(上浮)。
4 B8 Z1 ~2 L- f/ q; A t5 `
除了船體材料的選擇,潛水器的設計中也幾乎沒有考慮安全系統和安全相關的預案。 . _* b, g- I% w" g: V
這個是承擔這次探索任務的潛水器「泰坦」的設計示意圖。 ( }" S) M( z& }7 F8 t3 Z
![]()
$ U4 x5 ^; j8 ~% P& C2 I$ s$ U# j& [
5 Z, n* k0 b: s9 ]
泰坦長 22 英尺(6.7 米)、重 23,000 磅(10,432 公斤),其內部空間很大,但最多只能容納 5 個人。 6 o# {8 e9 }- `; [/ e3 F
這意味著它會承受很大的外部壓力。
# ^8 W( _3 H1 o5 z
里面有一個廁所,沒有座位;五名乘客,必須盤腿坐在地板上。 ' a% q& `2 ?' r2 x
除了乘客觀看泰坦尼克號的舷窗外,沒有任何窗戶。
9 F/ ?' E- @- Q. S7 ^& b+ \, _
海洋工程專家表示,增長潛水器的艙室空間的設計會增加中部的壓力載荷,從而增加疲勞和分層載荷(delamination loads)。
% R8 O7 e+ w/ ?9 H4 s- b* _
![]()
" ~6 Z7 m. i$ ]: r
: j2 p9 n( p* S! `/ }& A9 g& {
在「海洋之門」的官方設計宣傳中,他們給出了泰坦的其他細節參數:
0 N' z+ o- m9 C$ }/ h% J- j' b2 Q
https://oceangate.com/pdf/oceangate-titan-specs-lr.pdf , m5 U8 w4 C3 Y5 `1 ]. ^4 g. ^7 [
泰坦重 9,525 公斤(21,000 磅),使用電動推進器可以以 3 節(3-1/2 英里/小時)的速度行駛。 ' \2 F7 l5 F$ X: g/ x( r3 ?: U
" M! q# a- }: P
" J4 g9 D; a1 t. q4 j4 g; K# Q
配備了強大的LED燈、聲納導航系統和高端攝像設備。 9 H6 _3 e5 e/ Z) [; z3 W
但是只字未提安全系統以及安全應急預案。
2 O' {; l) a. {: T5 e0 v( t& A1 Q- }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號只取得了水下1300米適航地認證,但是沒進行4000米的認證。 9 j4 ?9 ?" n Y" s' V/ R
他們自家CEO此前公開表示過,認證是創新的障礙。 : I7 e& j, K) C# {+ K6 V1 |+ j
30美元,游戲手柄可操控? + P8 C: ~' `. T
就像泰坦尼克號在出事前已經被反復警告,航行和游輪本身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 Z+ P, M. w% I- N$ D
「海洋之門」的深海潛艇在這方面同樣像素級致敬了泰坦尼克號。 % v3 M$ y4 R' p/ x: u' U
「船長」的對于安全和生命的漠視最終導致了同樣的悲劇,讓泰坦尼克號事件的遇難人數在111年后又增加了5人。 7 w C4 Y. p0 l6 p
而最荒謬的一件事竟是,整個潛艇用一個游戲手柄來操控。
" H/ r q* r3 e% k$ a
![]()
" F X8 _/ t4 V% @2 l, V1 p- Y
# {3 z8 ?/ k; e0 E6 g, w, N
早在去年夏天的CBS對「海洋之門」的CEO Stockton Rush的采訪中,被記者問到操控系統時。 T( \% N) l6 |. D
他自信滿滿地拿起了一個羅技F710游戲手柄說, K/ I5 R% ]! |, [
我們通過它來操控整個船只,有些操作你需要用按鈕來完成。 甚至,不需要專業知識,只需一個30美元的視頻游戲控制器,任何人都可以駕駛我家潛艇。
# Z% s6 _# J+ M+ t9 A& s% m& f - J/ Y8 l2 p6 W: ?8 O
$ t- O& V) {; d0 l2 M/ T
原高管5年前警告,卻被炒 3 k! o1 }$ A: f! m, p- R
而這樣的設計缺陷問題,難道就沒有人發現嗎?
9 Z, n8 F% F; z5 J- _5 i6 `
其實,早在18年,「海洋之門」的高管曾質疑潛水器不夠安全,還應該多進行測試。
2 E- k! c5 e- \* s4 f
外媒爆出,「海洋之門」的海事運營總監,在首航前,對其首創的碳纖維船體和其他系統表示擔憂后,直接被炒魷魚了。
" J' Q2 ` R( ^" i3 k5 d3 {
這位員工曾寫了一份書面文件,表達了「會造成嚴重安全問題的眾多擔憂」來警示潛水器的安全風險。 y0 f6 H, v& r: F/ Y8 t3 f
「擔心供應給 「海洋之門」的碳纖維中的可見缺陷會增加在壓力循環過程中小缺陷擴展成更大撕裂的風險」 6 I/ w+ j+ M& G# [
他建議,必須對「泰坦」的船體進行非破壞性測試,以確保「堅固和安全的產品」。 , G- a5 A3 U3 E
3 P5 ?" ^ x3 r, N( i$ I9 T8 ?
( V# Z. t' T4 `" F
但是后來他被告知這種測試是不可能的,「海洋之門」 用上文提到的「聲學監測系統」來避免安全事故。 - n M' m* M3 e+ y
這項技術,使用聲學傳感器來偵聽船體中碳纖維惡化的聲音。
3 L) F/ Q! m. I0 k4 c+ k
從而為駕駛員提供預警檢測,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阻止下降并安全返回水面。
; y/ W* ^1 X3 F5 N
游戲手柄操控+有安全隱患的艙體+偵測艙體有問題就上浮的安全系統。
* v' V& ~- A: X/ E
emmmm,怎么小編腦子里已經有事故的畫面感了。 : ?7 w4 Q/ M- I
這名員工還警示,該系統在船只下降之前不會暴露缺陷,然后可能只會在災難性內爆之前提供「毫秒級別」的警告。
; m% G9 [$ c1 a* Q
CEO:預言家,刀了!
$ F' N% l2 ?+ b+ o. j
果然,他在提交書面文件的第二天,被CEO Rush,公司的人力資源、工程和運營主管一起開了個會。
1 s2 x" z1 y, n6 O8 v, @( ? m
在會上,他明確表示不會授權泰坦進行任何未經船體掃描的載人試驗后,被解雇并被護送離開大樓。 ' S. u2 M: z* C- l4 Q0 e2 ~! A
然而,不僅是「海洋之門」的高管 ,就連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導演James Cameron還指出了「泰坦號」的設計缺陷。
: d. H! ~- d% } V3 m
他是潛水器方面的專家,已經數十次潛入沉船現場。 / i- _! o1 |0 Y4 }2 c9 h
4 ^9 ^1 h2 y( L& ~/ O9 A; i/ P& L
; z- S" E. R& _9 G: ^/ o% S8 g
2012年,Cameron設計并試駕了一艘實驗性潛水器,進入了太平洋的一個名為「挑戰者深淵」的區域。 / F' Z, Q/ ?! ~: a
他表示,當深淵的擠壓壓力導致一個空心物體向內劇烈坍縮時,就會發生內爆。
: t; Y$ r$ k9 D; |9 S# Y4 K
Cameron強烈批評,Stockton Rush從未讓旅游潛水器獲得安全認證。
S8 c2 h( c a3 u0 a* |
在此,Cameron再次講到了「泰坦號」船體材料設計——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問題,成為它最大的弱點。
2 I7 t4 Y9 R4 G- e
雖然,這種材料在航空航天工業中被廣泛使用,而且比鋼或鋁還要輕得多。 - B0 z) `) W# p2 i; i, E k; b
但是問題在于,碳纖維復合材料「沒有抗壓強度」——當潛水器更深地墜入深淵,面臨水壓急劇上升時,就會出現內爆。
( D' g4 l. s- i c$ H
他補充到,「海洋之門」使用泰坦號船體中的傳感器來評估碳纖維復合材料船體的狀態。
8 R- c! |* ^# G8 V0 {該公司的宣傳材料曾指出,傳感器是「船體健康監測」的一個創新功能。
5 a/ U K3 ]; [0 u- I3 P
Cameron表示,潛艇船體上的傳感器網絡不足以解決他認為存在內在缺陷的設計。
+ D+ ~3 A6 E- i: I# R" z {
「這不像你車里的油少時燈亮了,這是不同的。」
4 P, A; U* ?" C" r, q
「海洋之門」成生死門?
0 K1 k* k& [- t9 Q. J( N
「海洋之門」成立于2009年。自2010年以來,這家公司便開始提供商業深潛活動。
9 \% K0 u2 [ u. M* p3 t- L
運送乘客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墨西哥灣和大西洋地區深潛探險。 $ g) g# b& X3 v9 p' c9 N3 F2 o
* F3 h$ V, [0 Z; s, h
6 z4 Z( G2 {) M
之后,首席執行官Stockton Rush發現,參觀沉船遺址可以吸引媒體關注。
' J8 ~; b8 A: y4 J6 A' g# ]( N- w
2016年,「海洋之門」首次利用潛水器獨眼巨人1號(Cyclops 1),將乘客帶到安德里亞·多利亞號遺址參觀。 1 A4 G6 ~% J7 Q2 y$ Z" w
![]()
4 U( |/ e. a# S5 X) S
: [/ {6 x" ]$ o! Y8 W/ U [7 { v
自2021年7月起,「泰坦號」已經開展了3次對泰坦尼克號殘骸的考察行程。
; W: r; o2 C8 Q& ] l
在其中一次考察中,一位60歲的德國富豪和乘客Arthur Loibl表示,團隊在行程中遇到了電氣問題,導致下潛時間延遲5小時。 / r( v0 x6 @1 J8 c: c" R3 A+ ~
下水后又發現平衡潛水器的穩定管支架斷裂,在1600米的深海中不得不浮起換乘。 7 U! Y2 j% d3 x6 M6 @6 N: Y
他還指出潛水器內部狀況簡陋惡劣,有設計缺陷,他認為這次行程就像是一場「自殺任務」,能夠安全返回算是僥幸。 4 h8 V1 T: M, C! F4 [% ]+ v
另外,在2022年,泰坦尼克號殘骸的一次探險中,泰坦號的一個推進器不小心以相反方向安裝,它在海底試圖向前移動時開始旋轉。 ' \( P2 T( d2 C# F9 T5 H
其實,此前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乘坐「泰坦號」潛水無異于自殺。 $ M7 M; n1 Q* R) {0 ~
但是,還是有人愿意以身赴險。
0 n+ A0 i, C" F4 c
下一次,「海洋之門」開啟,唯愿不要再有悲劇發生。
B Y% W" l. }. F0 |+ J4 b! V0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