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一下:" P2 K: q9 `% ]$ [5 m4 [. K
新華網廣州7月21日電(記者付航、毛一竹)近日,廣東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和定佳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接連倒閉引發輿論關注,并由此延伸出中小企業迎來新一輪“倒閉潮”的疑慮。記者在東莞采訪發現,兩家企業倒閉更多是由于自身經營問題,屬于個別現象。
- S! ` ^+ a0 R& e
$ W. x8 {% c) u, i( W j 然而,歐美市場需求減退、人民幣匯率不穩、企業管理成本的增加,讓部分中小企業感到“內憂外患”,生存面臨諸多困境,陷入倒閉潮的“危機感”不斷襲來。% e& A5 b( w% e$ x! J0 \/ K
$ z B; X" V2 ~. A0 w 據東莞市素藝玩具有限公司一些員工介紹,該公司是一家韓資企業,法人代表是一名叫金在千的韓國人,其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歐美,有470多名員工。7月14日公司倒閉后,老板及管理人員已不知所終。& K( ~ g& u; X4 o
- a! D! m$ J+ u1 A/ Q
該公司生產車間包裝班班長楊俊說:“13日晚上我們加班到9點多,第二天早上來上班,發現車間里亂成一團。”公司所在的東莞市東城區牛山梨川宏盛工業區接管了公司,法院也對公司財產進行了查封。
7 G! e6 d% J4 \; t: t$ W- z, Y7 J, w0 k$ D- ]
從今年3月起,一些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明顯感覺到企業的經營狀況開始“搖搖欲墜”,也聽到不少傳言說企業有大量欠款。素藝玩具有限公司所在東城區牛山梨川鴻盛工業區工業辦主任祁永和介紹,由于素藝在蘇州的工廠倒閉,幾十家供貨商擔心拖欠的貨款難以收回,集體上門催收貨款,發生了類似銀行擠兌的事件。
9 \& Q1 w7 B1 ^. l v+ R* Q& M
& N0 p5 L7 z1 k# M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供貨商集體上門催款,是導致素藝突然倒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此之前,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早有征兆。近年來,頻繁更換韓方高管,內部管理不善,資金鏈斷裂,都使素藝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0 |7 l% J4 s" v2 S
無獨有偶,資金鏈斷裂也使東莞市一家大型的服裝企業定佳針織服裝有限公司,在6月中旬遭遇“突然死亡”。
3 ? R0 E. @4 \# ]: f/ Y4 h+ v7 r j2 _3 A, s8 k7 l( Z& n
今年以來,央行三次加息,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客觀上造成市場資金緊張,部分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因此繃得較緊,稍有風吹草動即面臨較大風險。 S O2 C' B9 N7 s. x( `/ ]3 T
) I& q" f) E+ z
東莞市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陳祥祐表示,一些供應商本來給玩具企業多達60天甚至100天的還賬期,現在不愿拖那么久,都要求現金現付,寧愿利潤少一點。
- C: B+ N7 \3 A) l& ^, B( S
8 t/ o/ {; K! q Y) c 對于“倒閉潮”的說法,政府、協會及企業界都表示不認同。“這兩天已經有六七撥人來看素藝的工廠想要租廠房,如果中小企業真的不景氣,怎么會有這么多人來開辦企業?”祁永和說。在這片擁有十多家企業的工業區里,素藝是近年來唯一倒閉的案例。
5 I2 P' n+ {% _7 `4 F4 K3 @" M
+ m: S- l9 b5 U- q% J9 Q9 O% R 東莞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從東莞各鎮反饋的情況看,各大工業區廠房基本滿租,沒有空置。可見企業雖有少數倒閉,但沒有形成“倒閉潮”。
* ^1 o. F# x& B. V; L3 k
/ _; M: M [5 s' H2 Q, f 陳祥祐估算,從2008年到現在,東莞市玩具行業有800到900家企業關停或是轉行。但總的發展規模基本保持在2000多家。
e5 o9 B1 o. S) m0 \) F1 L+ a& s2 g# D* M8 ?! z2 s
近期,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還對當地300多家外貿企業進行調查。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蔡康介紹,目前,企業關停數仍處于正常水平。從2008年到2010年,企業的關停數量從800多家下降到500多家,2011年上半年,關停企業266家。
5 T: b- t7 y) b2 f& R 調查顯示,2011年上半年還增加了800多家企業,帶來合同外資19.88億美元,相比關停的200多家企業,涉及合同外資3.2億美元,新增加企業的外資合同數額是關停企業的6倍以上。
4 v' y& a3 t2 y8 Z: ~/ v0 Z
. F8 h, [! Y; B+ ]+ {6 [ 盡管如此,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仍不容小視。錢荒、電荒、用工荒,壓得不少中小企業喘不過氣。蔡康說,目前,企業的經營困難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歐美市場消費低迷,訂單下降,受訪企業訂單平均減少15%左右;二是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漲,原材料、工資成本快速上漲,總體成本上漲近11.4%;三是企業利潤下降,今年企業的總體利潤率跌到了2%到3%。很多企業處于微利,甚至出現虧損。
, q1 ?( D6 v) k8 R$ z* E7 ~ Z' Z: D) P0 T1 p* ^
相關部門預計,當前形勢將導致企業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部分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高產品檔次,訂單、銷售、用工、利潤繼續增長,部分企業由于產品檔次較低、生產規模小、競爭力弱,將陷入困境。" D* ~+ I% f* V3 T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