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rilemma 于 2012-2-14 00:16 編輯
2 @5 B1 K+ o5 y7 J' n5 `2 S5 k) ?
2.潤滑脂 a.脂的來源、種類: 潤滑油加入稠化劑加工而成; 常用的有鈣基、鋰基、鈉基潤滑脂; 按工作溫度分為高、中、低溫潤滑脂。 - T# b3 ]# H8 ^0 N) t7 ~6 g
b. 脂的剪切極限 是指潤滑脂開始流動時所需要的最小作用力。也稱為潤滑脂的剪切強度極限。 (未開始流動,即意味著還不是流體,而表現出彈性體的特征,該剪切極限類似于彈性體的屈服極限) # u/ Z4 e, l6 M* v3 G3 L
c.脂(干油)的相似 (表觀)粘度、錐入度(稠度): 相似 (表觀)粘度 脂在所受剪應力超過它的剪切極限時產生流動(即產生流體特征),也會出現內摩擦,用相似粘度來表征潤滑脂的內部摩擦特性。潤滑脂的粘度,在一定溫度時不是一個常數.而是一個隨脂層間剪速而改變的變量。在剪速小時,它的粘度大(克服潤滑脂在剪速小時的流動阻力所需的力比克服強度極限所需的力大得多。);剪速增大時,它的粘度變小;在剪速很大時,它的粘度小至一定程度而保持恒定(類似牛頓流體)。 [潤滑脂的相似粘度是潤滑脂一項重要的基本特性.對潤滑脂在機械中的使用性能中有很大關系。如所選脂粘度過大則機械損失過大,溫升過高。另有低溫相似粘度和低溫轉矩的概念,大致是值越小低溫性能越好,具體請參考專業書籍] 錐入度(稠度) 錐入度是衡量潤滑脂稠度及軟硬程度的指標,它是指在規定的負荷、時間和溫度條件下錐體落入試樣的深度。大小跟稠化劑的含量有關。其單位以0.1mm表示。錐入度值越大,表示潤滑脂越軟,反之就越硬。錐入度會影響泵送性,使用溫度和流失情況,視情況而定,是潤滑脂出廠必測項目。 : V1 V) k: W1 G' P# d
機械安定性:潤滑脂受到機械剪切時抵抗稠度變化的能力,稠度變化值越小,機械安定性越好。如長期剪斷破壞導致脂稠度下降,潤滑脂的結構將被破壞而變成流體,從潤滑部位流失,喪失潤滑作用。 觸變性:潤滑脂受到剪切時,稠度變小,停止剪切時,稠度又增加的性質 ( ?+ N% I F3 `; E1 r' w# |: W( @
d.承載能力: (這個概念沒找到定義,只說是一定溫度、轉速下,四球試驗機加載一定負荷,由鋼球狀態判斷被測潤滑脂的潤滑、極壓性能。具體請參考專業書籍。) M7 y' |! j1 X8 t$ h
e.滴點: 脂升溫后從脂杯中流出第一滴液體時的溫度。是脂耐熱性的指標,粗略了解脂的最高使用溫度。一般最高運行溫度要比滴點低30~50°C;低轉速時最高運行溫度可低于滴點15~30°C
* {* x p+ \! R& E wf.其他脂的重要理化特性請自行查閱書籍 2 f, Q" r9 b" R1 K+ ?. J
) C- Y2 q( p/ _+ A O. H4 ]2 Fg.選用原則: 根據工作溫度、負載、轉速等選用合適的脂。 % E8 _, H/ B3 k T3 E4 \
軸承運行溫度每升高10~15℃,用潤滑脂的軸承壽命就降低一半。高溫場合選用抗氧化好,蒸發小,滴點高的脂,低溫場合應選低啟動轉矩、相似粘度小的脂。
0 q; T' F% F+ W2 }. A$ m
重負荷設備軸承,選擇基礎油粘度高的脂,負載特大時,考慮脂的極壓潤滑性能(脂里加極壓抗磨添加劑,提升抗磨損性能。指標為四球試驗數據),應選擇帶有極壓添加劑(如二硫化鉬,石墨等)的脂(但注意!類似二硫化鉬能降低摩擦系數的添加劑在如摩擦式超越離合器的某些場合要慎用)。 2 ?. J- T9 e# q* F7 H4 c5 W
轉速增加2000rpm,軸承壽命減少一半。高轉速應使用低粘度基礎油制成的錐入度大的脂,低速時則用高粘度油制成的牌號大的脂(硬的脂)。 $ R* n0 |) M3 u9 \0 T7 o3 Q
, c1 t/ m6 [- [
一般設備大(負載大) 、轉速慢用稠度小的也就說硬一點的 ;轉速快設備小 就用軟一點的。
% X' c0 w& D3 ~( {2 q# F/ J5 S3 Y脂的用量要適當,一般不超過軸承間隙的1/3~1/2。 不同種的、不同牌號的、新舊的脂切勿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