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xinwu 于 2015-7-11 10:09 編輯
說起杭州,不得不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現如今昔日的蘇州,已基本不見蹤影,但值得慶幸的是杭州還在,我雖然不在杭州,但在機械生涯里,與杭州打過的交道,也不少,我是搞汽車工業出身,就從杭州的汽車工業說起吧。
杭州,有吉利控股、 上海大眾 還有東風裕隆 廣汽吉奧、中汽商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柴汽車有限公司 、中國眾泰控股集團、長安福特、越西客車制造等。但這都是近些年的事。
當年的杭州汽車制造廠,即現在的杭州汽車發動機廠,1959年,為了向國慶十周年獻禮,自己制造了一輛西湖牌轎車,大紅色的,三潭印月的商標,在總裝車間走過天天看到。
該轎車功率為115馬力,6缸,時速72公里。聽師傅們講到過參加零件加工。據說當年去杭州市委報喜,杭州市委王平夷書記乘坐過,在湖濱游了一周。我們還有許多老同志都記得這輛西湖牌轎車。
聽說過廠里制造過錢塘江牌轎車。在1970年前后,奉省革委會指示,由廠自行設計制造的,并命名為錢塘江牌轎車,我們許多老同事都記得這輛錢塘江牌轎車。
1968年造的錢塘江牌小轎車,作為尼克松來杭州時的開道禮賓車用過之后,又去了哪里?40年前杭州造了一輛錢塘江牌小轎車 說要獻給毛主席,這輛車百公里耗油19升 開起來不大穩 1976年的時候省交際處不要這輛車了,嫌它安全性不高,扔在浙江賓館。那個年代汽車是很緊張的,機關單位要弄輛車子也不容易,當時科委只有一輛天津吉普車,不夠用。當時小轎車的品牌很少的,基本上就是上海牌轎車和蘇聯的伏爾加轎車。錢塘江牌轎車看上去很漂亮的,但質量實在不怎么樣。車身很重,比伏爾加還寬還重。純手工打造的車子,到底不像機器壓出來的那么平整,為了把它弄平,一層層地鋪了很厚的膩子上去,然后再噴上油漆,這么一來車子就特別重。車身重帶來兩個毛病:一個是油耗高,這車真是個油老虎啊,百公里要19升汽油,真是有點用不起的。第二個毛病是感覺頭重腳輕,開起來不大穩的,尤其是轉彎的時候。除此之外,這車的小毛病也很多。,反正總感覺不安全,坐在上面不塌實,開起來也經常提心吊膽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問題。車牌號碼是10-0004還接待過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法國總統蓬皮杜 當時外賓來杭州,開道車基本上都是用這輛錢塘江牌轎車的.這輛車的動力性能很差的,不過因為是杭州自己造的轎車,所以很轟動?!板X塘江不是杭州造的第一輛轎車,比它更早的時候,杭州汽車發動機廠造過一輛小轎車,也是手工敲出來的。”西湖牌轎車向國慶10周年獻禮,造轎車的想法是1958年提出的?!盀榱讼驀鴳c10周年獻禮,參加天安門游行,杭州提出來要造一輛小轎車,這個任務就交給了杭州汽車制造廠,也就是現在杭州汽車發動機廠的前身。商標是西湖牌,還刻著三潭印月的圖案?!碑敃r正是大躍進時期,各地都在大放衛星。接到這個任務后,廠里的干部、工人都很興奮,提出要大戰100天,把造杭州第一輛小轎車的衛星放上天?!昂髞砗孟癫坏?00天就把車子造好了。不過,這輛車有沒有送到北京去,當然天安門的游行肯定是沒參加。原因是是車身體積太大了,超過了當時的紅旗轎車,開起來不方便,中央沒有采用?!敝劣诤髞磉@輛車去了哪里,誰也不知道。反正質量確實是不大好的?!∽钸h開到過上海,當年全國名正言順的汽車生產廠家不過三四家,一汽、北京汽車廠、濟南汽車廠、南京汽車廠。1958年的時候,幾家汽車廠都憋著一股勁,要生產一輛汽車向國慶10周年獻禮。杭州就造了這輛小轎車。
“造好后就開到上海去了。因為上海也有一家汽車廠,生產轎車的,但北京沒去過。當年杭州到上海的公路不像現在的高速公路,路面很差的,有一段還是錢塘江邊的土路,很難開。”至于這輛轎車后來的下落,問了幾位當時參與試制的人,都說想不起來了。
杭州造車史上的“第一”
第一輛拼裝載貨車
1956年,利用美國道奇底盤,成功拼裝出第一臺載貨車,該車有五角星商標,沒有品牌名?! ?br />
第一輛載重汽車
1958年7月25日,試制完成浙江省第一輛“西湖牌”4.5噸載重汽車?! ?br />
第一輛客車
1959年,試制成功浙江省第一輛西湖牌客車和全省第一輛西湖牌自卸載貨車。
第一輛無軌電車
1959年12月,試制成功浙江省第一輛645型無軌電車。
第一輛自主開發的載貨車
1966年9月8日,試制成功浙江省第一輛自主開發的汽車——紅衛牌HZ30型的3噸載貨車?! ?br />
杭汽發,其前身是成立于1940年代,當時杭州僅有的幾家機械修理鋪之一——大成鐵工廠,在解放初期聯合其它幾家小規模機械修理鋪,進行公私合營改造成立起來的。經過10幾年的發展,完全自力更生生產過杭州第一輛汽車、國內第一臺車用高速柴油機。上世紀60年代,定名為現名——杭州汽車發動機廠,直接隸屬當時的第一機械工業部。
稍后,其中的汽車生產部門,根據當時政府的指令,獨立出來組建成立了杭州汽車制造廠。而杭汽發生產的發動機,一直作為國內知名品牌,為濟南汽車廠生產的黃河牌重型載重車以及青島生產的黃海牌大型客車配套。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杭汽發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車用重型柴油機制造商。那時候,那些什么濰坊柴油機廠、蕪湖柴油機廠、玉林柴油機廠,都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杭汽發人,通常連正眼都不會去看他們一眼。
杭汽發的走上衰敗之路,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上半葉,國家開始提倡進行所謂的強強整合。此時,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后,國內成立了三大汽車集團——一汽、二汽和重汽,這給了濟南汽車廠一個很好的機會,重汽逐漸被濟汽把持,總部也落戶濟南。
國內重型汽車的生產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四川汽車廠首先步入衰敗之境。其突出的一個例子是,當年的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在重大水利工地——黃河、長江等項目上,堅決不用國產車。而川汽的主要產品都是一些載重5~60噸的大家伙。
回頭再說杭汽發。杭汽發一直被濟南汽車廠覬覦,濟汽在獲得了重汽集團控制權后的一項決定杭汽發日后命運的決策,是讓杭汽發兼并蕪湖柴油機廠!
很多人不明白,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嘛。事實是,蕪湖柴油機廠,原本就是一家小廠,當年濟汽得不到杭汽發,就希望扶植蕪湖廠,希冀其能夠對抗杭汽發。其一個主要的手段就是,投入巨資,不合時宜地擴大蕪湖廠的生產規模,反過來逐步減少從杭汽發的要貨量,以此壓制杭汽發的發展。
現在,杭汽發終于落入了濟汽之手,但是濟汽搞垮杭汽發之心不死。果然,由于蕪湖廠在濟汽“高水平”的折騰下,早已病入膏肓,加上濟汽對杭汽發不斷的作梗、干擾和火底抽薪,杭汽發盡管派出了得力干將,投入最好的產品和技術,雖然蕪湖廠曾經短暫好轉,但在濟汽的及時干預下,僅是回光返照而已,于2002年終于破產倒閉,而杭汽發也就此開始其一蹶不振之路。
杭汽發再往后的日子,就如各位所知道的那樣,一直到目前這樣一副爛攤子。
東風杭汽是全國專用客車底盤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專業生產廠。近年來利用東風集團先進總成和國內外先進技術,開發試制成功一大批國內技術領先、其前瞻性設計可與國際客車水平接軌的高檔客車底盤,2004年有兩個客車底盤榮獲全國最高獎。公司各類底盤產品為全國近百家主要客車廠所采用配套,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產品還直接或通過全國主要客車廠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與地區,出口貿易額近幾年增長了30倍。
東風杭汽公司也是國內首家平頭柴油車生產廠家,通過引進日本日產柴技術和設備,生產出廣受歡迎的新一代柴油車,產品連續多車被國家評為一等品,歷次國檢均名列前茅。公司生產的各類改裝車,也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東風杭汽具有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生產工藝.主要生產設備有1794臺,其中5000T壓機為世界級的先進設備,并擁有多條從日本、美國和俄羅斯引進的拼裝、焊裝和沖壓生產線。同時,公司在全國各地設有170多個技術服務站,9個辦事處和2個備件中心,為用戶提供服務。
2009年6月,東風汽車公司與杭州市政府、臺灣裕隆汽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東風杭汽改革重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東風杭汽重組規劃,東風汽車公司通過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的名義出資,從浙江中譽集團手中收購納智捷(杭州)汽車有限公司20%的股份 ,2011月收購浙江中譽所持納智捷(杭州)汽車有限公司另外30%的股份 ,東風杭汽將通過改制整體并入東風裕隆,在現有商用車業務的基礎上導入乘用車生產。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們經常在路上看到一種外貌很丑陋的,前臉上標有“錢塘江”字樣的5噸系列的載重汽車,這就是如今的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的前身,地處杭州西北角余杭縣勾莊的杭州汽車廠,當年,這種載重車只有杭州本地的企業才用它,因為在那個年代,計劃經濟時代已經過去,汽車已不那么緊俏了,一汽、東風的五噸載重卡車,基本跑遍了中國大地,誰還去眷顧名不見經傳的錢塘江汽車呢,在這種情況下,杭汽在與二汽的扶持努力下,開發出了國內還少見的東風平頭柴油車,與南京的東風6噸車共同俗稱 “六平柴”為國內的載重車缺重少輕問題,在東風的六平柴、八平柴,沒有面世之前,暫時填補了一下空缺。
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東風公司的145、153、一汽的六平柴相繼面世后,逐漸覆蓋了載重卡車的市場后,這兩個(南京東風)東風的后孿生子,一下陷入了危機之中,南京東風不久就倒下了,首先被春蘭集團收購,其后就不見蹤影了。而杭汽東風沒有倒,與日產柴聯合,成立了杭州東風日產柴。但是其市場的覆蓋面,簡直是太小了,原因是其產品的用戶面太窄,面對的是一些高端用戶。至此,在90年代火了一把后的東風杭汽也就這樣半死不活地撐到現在,從來沒有看到東風日產柴的高端卡車在市場上流行過。不過其另辟蹊徑在客車專用底盤上又闖出了一片天地。
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國內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東風汽車公司高中檔客車和客車底盤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汽車工業的龍頭企業,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點扶持培育企業之一。
公司位于擁有秀麗西湖山水的杭城北端,目前占地面積32.5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28萬平方米,總資產逾8.8億元。轄有七個專業生產廠、一個技術中心,并擁有一個汽車研究所(東風汽車工程研究院杭州研究所),配備有整車與底盤檢測線及4000平方米的試車場。公司現有在職員工2400多人,其中工程類技術人員200余人。
東風杭汽以生產高中檔客車和客車底盤為主,同時生產中、重型載貨汽車和專用汽車系列。截至2008年底汽車年生產能力為3萬輛,未來計劃將年生產能力提高到30萬輛 。
在東風與日產的戰略合作中,東風杭汽加快高檔客車的能力建設,到2004年底,
已建成24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通過引進日本富士重工的技術和設備,當年投產了東風-風圣系列高檔客車,其中風圣牌DHZ6120RC城市客車獲得2004年全國客車大賽金獎。
另外在杭州還有一家在當年曾享譽全國的為汽車產業服務的杭州摩擦材料廠,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48年,是一家已有65年悠久歷史的民族品牌企業?,F有公司資產2.6億元,員工2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6人。主要產品包括制造:汽車剎車片(盤片、鼓剎、蹄總成)。服務:摩擦材料制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于2010年搬遷至現生產場地。占地100畝,廠房面積32280.29㎡主要客戶是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汽車、一汽大眾,比亞迪汽車、五菱汽車等。
主導產品為研發制造汽車用剎車片(盤片、鼓剎、蹄總成),現有適應各類車型的1000多個品種;批發、零售摩擦材料輔料,公司擁有國家二類研究所——杭州汽車摩擦材料研究所,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研發人員50多人,技術開發實力較強,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剎車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為客戶提供摩擦材料制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
當年,我在國有企業進行制動器的臺架試驗時,曾多次來到過在市區的這家研究所。
在杭州的蕭山區,有盛名世界汽車業的,由農民企業家魯冠球先生一手打造的萬向集團,以及為這個產業衍生出來的一大批中小企業。
1977年那時的蕭山制動器廠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具修造廠,1979年 蕭山汽車制動器廠成立,1992年 變更為浙江亞太制動元件制造有限公司,1994年 變更為浙江亞太機電集團有限公司,在黃偉中先生的帶領下, 亞太股份的汽車制動系統為中國名牌產品。主要用戶有一汽—大眾、一汽轎車、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北京奔馳、奇瑞汽車、東風汽車、神龍富康、華晨金杯、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江鈴汽車、鄭州日產、江淮汽車等國內外各大知名整車企業,并自營出口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想想在1993年我到亞太機電時的場景,他們的車庫里,只要國內有的輕型車、轎車、他們的車庫里就有一輛,從這點看他們對汽車的市場掌握是多么用心,光為了一個制動系統,就將整車購進進行研究,說明他們的企業實力也是很強大的。作為國內汽車制動系統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始終秉承“誠信、務實、開拓、合力”的企業精神,以“制造精品部件,服務名優主機”為經營理念,以“建百年老廠,創馳名品牌”為奮斗目標,繼續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把產業做大做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爭創國際化一流企業,為弘揚民族精神,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杭州的其他機械產業,我不太了解,只是在平時路過杭州市時,在杭甬高速的尾端下沙樞紐段,看到過松下電器醒目的Panasonic的標志,想不到就是幾萬中國公民搶購馬桶蓋的生產基地。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