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1-8-29 18:52:57
|
只看該作者
樓上這位明顯不是從業(yè)于標準的設計企業(yè),對于圖紙的標準化審查顯然沒有什么概念。1 n1 N3 E. \1 K' D$ H* I+ j
我所述問題全是自定義明細的問題。
) J- c4 W7 f, m如果軟件在不借用API情況下不能實現滿足公司標準的自定義,當然是垃圾。
% t0 X4 z E0 H0 I" ~4 W7 b當然,這幾天我已經實現了很接近標準化的自定義。2 U+ E1 N# ]5 S: D% H
1.多重明細表,全展開后分別隱藏。缺點是改序號非常麻煩,浪費精力。- ]1 w ]0 b. g3 \3 j" [5 D) e
2.每個裝配體下用ilogic增加虛擬零件,復制裝配體的iproperty。優(yōu)點是總明細表可以用只零件的表格實現,并且數量也沒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后期更改裝配層次帶來的第1種方法的不同明細表對齊。缺點是每張部件本身的裝配圖需要用ilogic默認在明細欄隱藏同名零件。4 V5 C/ I1 Z1 f: t* Y5 p
3.在部件內用ilogic每次保存BOM表至同名excel文件,在總明細表內用ilogic讀取excel表,按照給定位置創(chuàng)建文本字段,用textbox的formattedtext屬性去每次刷新。優(yōu)點是行高、字寬、字高都能控制,缺點是排序很蛋疼,要試很多次才能排到需要的順序,中途增加零件很麻煩。
) I! t3 B# h# x5 J/ q現在優(yōu)選的是第2種。1 q5 c, V$ c2 b: x% E) \6 }. g
這個問題明明只要INVENTOR在3個BOM表基礎加一個自定義BOM表,把所有裝配體按零件計算就可以了。至于行高,完全可以像AUTOCAD一樣,通過不顯示表格框線就能實現框線顯示正常。從標準化角度來看,文字高低偏一點看不出來,但框線超出或重疊一眼就能看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