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7 ^9 \: O$ \& ~; b l潛艇‍潛艇也叫潛水艇,潛水船甚至還有一個別稱叫黑魚,它就是一種能夠在水中持續潛行一段時間和距離的艦艇。
& ?9 N- ]0 h; ?0 H- Q
潛艇的種類和大小有很多,既有只能容下一個操作人員下潛數小時的民用潛水探測器,又有能容下上百人,持續潛航幾個月的戰略性打擊核潛艇。
# m9 p6 z6 ~4 p5 l7 H
7 ]' i+ H( u" v0 |; |; P+ E幻想潛水艇 + {: P0 C- T4 b) i& y; L& `5 S
潛艇的應用也非常的廣泛,在軍事,科學考察,搜索救援,海底電纜維修以及水下旅游觀光等諸多行業和領域都有運用。
6 {5 U3 l+ X6 N4 H' Z2 U& D( Z 潛艇的發展歷史‍
& {2 A% {3 _+ V5 f! b潛艇的出現可以最早追溯到十六世紀,其被稱之為“可以潛水的船”,但當時這種具有很強隱蔽性的艦艇并不被人接受,主要還是覺得不夠紳士。
7 @3 H! o* I' n+ P; ~- F# ~# b
直到一戰前潛艇都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其未來也并不看好。
( v6 r! k1 F4 x# F4 M
一戰末和二戰時期,潛艇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顯現出來,潛艇能在海底隱藏,然后出其不意的發動攻擊的能力被所有國家所接受,潛水艇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 b5 O; H! t8 j
4 K6 w* M5 m J" g
& a( d9 j4 v& t" k1 X K特別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具有靜音和更長續航能力的核潛艇在軍事上的用途更是被無限放大,成為各大國爭相發展的軍事武器。 ( N" M9 }- n, ^
潛水艇的特點‍% c* g: A8 D( M
潛水艇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這主要還是與它具有的一些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 F2 f; d( ~3 Y+ Z( }
首先是具有強大的自給能力,能夠在長時間潛航在深海中,遠離基地,航行到很遠的地方。 0 E5 I2 W4 J* H9 g0 s5 Y
潛艇具有非常好的隱蔽性,在戰時可以悄悄的繞到敵人后方發動突然攻擊,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 ?+ _2 J$ z( C! k
海面上的狂風大浪,海面下則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潛水艇相對于其它水面船只要安全一些。
1 n! @' p0 B% h% g7 Y
但由于要深入到深海中,所以潛水艇的通訊較困難,并且還不具有在陸地上那樣的觀察距離。
9 U" e# @' u V2 e8 d
$ t( I- G$ B* F7 X2 w9 ]1 W0 {% H- M! K& X
潛艇的制造對技術,工藝和材料的要求非常的高,并且配套設備多樣,所以世界上能夠自行研發和制造潛艇的國家并不多。 0 B% I% w/ |3 a( n6 S. e
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3 r! D0 \, N1 i& |( J E8 c" I潛水艇能夠自如的在水中上升和下沉,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 i9 ?, Z! e# q* t8 q% a1 l
地球上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其引力的作用,而在水中還會受到浮力的作用,重力向下浮力向上。
& N1 L- n% l& A+ r# J
物體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不同的物體在水中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0 _' G8 ^" j+ Z! K
當物體的密度大于水的時候,則就會重力大于浮力,物體就會下沉; 而當物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浮力就會大于重力,物體則會上浮; 當物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相同,那么物體就會懸浮在水中。 而要想讓一個密度小于水的物體下沉,就只有增加物體的單位密度,所以說在物體體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物體密度,就能改變其在水中的狀態。 潛水艇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在其內部設計了多個儲水倉,用來調節上升和下潛,而要保持潛艇的平衡,也是通過調節不同儲水倉內水的多少來實現平衡的。 3 E- b: s6 W' x5 K; Y
6 E$ R; u1 X7 k" I! b8 g" a, s而在水中的魚類也同樣是利用這一方法,魚利用體內的魚泡,通過往里面充氣和放氣來實現上浮和下潛的。 3 U! R: j+ O. b" g
6 C3 N& r4 `9 G
9 ?# B8 i8 O& m8 d$ ~2 O& e潛水艇除了使用儲水倉來實現上升和下潛外,還會使用升降舵,通過改變升降舵的角度并配合推進器,就能改變潛艇的深度,所以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潛通常都是由儲水倉與升降舵配合完成。 潛艇要受多大的壓力‍1 @0 S, ]+ ~! V& j' b! H
任何物體只要在水中就要承受四周水的巨大壓力,潛艇也是一樣的,潛的越深受到的壓力就會越大。
$ z' Q" i. u. E- @' y
潛艇每下潛10米,就會隨之增加一個大氣壓的壓強,而當潛艇在水下500米時,其外殼每平方米就要承受大約50個大氣壓的壓強,就相當于每平方米的面積上要承受超過500噸的重量。 ( ]' V7 B( X5 r, t8 n; A# `
潛艇的3D CG渲染3D CG rendering of a submarine ; I% a. i9 U8 {: u2 w R2 w$ `
因此潛艇要想潛得更深,就需要外殼更加堅固,現在很多潛艇外殼都采用堅固的鈦合金材料,這讓潛水艇的承受壓強的能量變得更高。 5 G0 m/ K* G. ^* ?
同時,將潛水艇設計成水滴型結構,能夠達到分散外殼受到的壓強,從而減小潛艇外殼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強,并且這樣的設計還能減小航行時的阻力。 4 U) e# K* i0 `2 M
潛艇中氧氣從哪里來‍4 l$ Y3 F" s" e- d5 h
潛艇長時間在水中航行,這就需要能夠持續給在密閉潛艇內工作的艦員供氧,那么這些氧氣是從哪里來的呢。 * C! U/ P# @" w; P7 T
早期的潛艇需要每隔數小時就上浮出水面,或者是水下數米的深度,使用通氣管來向艇內輸送氧氣,并將廢氣排出艇外。 后來的潛艇開始使用制氧設備,采用空氣再生法制氧,將排出的廢氣經過處理分離出二氧化碳,再由制氧裝置加工產生氧氣,潛艇內的空氣就能循環使用,這樣潛水艇能在水下待4~7天。
% v6 T& J% p j% k9 D4 L! ^
而更厲害的核潛艇所采用的是電解水法,通過電解就能在水中分離出氧氣,能為潛艇連續供氧,從理論上講核潛艇可以長年累月的在水下航行,但考慮到艦員長期在密閉的環境中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核潛艇連續呆在水中的時間不會超過3個月。 8 Q, a, K. f% E* Z, h4 x1 p' N
5 l( X; W. ^6 W: n# K/ V/ r: }, _ G5 i ~, x5 l
* ]" Y3 \6 {/ |1 H9 [. Q( w2 n目前核潛艇水下潛航時間世界紀錄,是由中國海軍創造的,時間為90天。 9 d% O+ D) I. L8 S K,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