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接咬邊是指沿著焊趾,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溝槽,它是由于電弧將焊縫邊緣的母材熔化后沒有得到熔敷金屬的充分補充所留下的缺口。焊接咬邊不僅影響焊縫的外觀,還會降低焊縫的強度和耐久性,甚至導致裂紋的產生。因此,焊接咬邊是焊接工藝中必須避免的一種缺陷。那么,焊接咬邊是怎么產生的呢?又該如何預防和修復呢?本文將為您詳細解答。$ f% L; l8 ^6 ]" W6 k
# X' }* x% A5 J& i) I- T7 a$ Z
& n: k6 }4 ] Y, d' b: \7 H/ `; Y8 b4 o& v" y( ?8 L
5 Y' H. Q% P u/ D2 r: d一、焊接咬邊的產生原因
. {& i7 E* K3 A% u3 t焊接咬邊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X* a" [- ?1 h x, p' k& x( L2 y8 X* r$ I
- 焊接參數選擇不當:如果焊接電流過大,電弧過長,或者焊接速度過慢,都會導致母材過度熔化,形成咬邊。反之,如果焊接電流過小,電弧過短,或者焊接速度過快,也會造成熔敷金屬不足,無法填滿熔池,也會出現咬邊。
- 焊接操作不正確:如果焊條與工件的角度不合適,或者運條方式不規范,也會影響熔池的形成和金屬的流動,從而產生咬邊。例如,如果焊條與工件的夾角過大或過小,會導致熔滴不均勻地落入熔池,或者熔池的寬度不一致,造成咬邊。如果運條時,電弧在焊縫兩側停留時間過長或過短,也會使熔池的深度不均勻,形成咬邊。
- 焊接位置和次序不合理:如果焊接位置不利于熔池的穩定,或者焊接次序不利于焊縫的均勻,也會增加咬邊的風險。例如,如果在立焊、橫焊或仰焊的位置焊接,由于重力的作用,熔池的形狀和位置會發生變化,容易造成咬邊。如果在焊接多層焊縫時,沒有按照合理的順序和方向進行焊接,也會使焊縫受到不均勻的熱影響,導致咬邊。
; M1 @; B4 c- k b4 f - _+ o4 f& u' g. A3 r. v
V+ B2 A; E& R! R8 l
, m9 q/ T2 v5 Z0 S8 c; T, }0 j6 a7 e# a二、焊接咬邊的預防措施
6 [$ U, {3 A* v9 J/ y. h* p為了避免焊接咬邊的產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預防措施:
' R8 z' z/ k9 U" C0 l& E/ A7 q
& V! s" b7 n b1 a g- 選擇合適的焊接參數:根據焊接材料的性質,焊接方法的要求,以及焊接位置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等參數,使熔池的形狀和大小適合焊縫的要求,避免母材的過度熔化或熔敷金屬的不足。
- 規范焊接操作:掌握正確的焊條與工件的夾角,一般為60°~80°,并根據焊接位置的不同,適當調整。采用合理的運條方式,一般為直線或稍帶擺動,保持電弧的長度和焊縫的寬度均勻,使熔滴平穩地落入熔池,避免熔池的波動和下垂。( o# ~ R3 X3 D) x+ N* s. J
5 L& e$ t' S; s* z1 d
; B" c1 D! F3 z! W9 f
1 w' n. M; q8 F! d( C三、焊接咬邊的修復方法
3 n* D- y. S& ?+ A$ m( a如果焊接咬邊已經產生,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修復:
; [. l& U1 u2 t1 Q: J6 b# [. C- {. w, ? i/ J% T/ |
- 打磨法:如果咬邊的深度較淺,不超過母材的厚度的10%,可以使用打磨機或砂輪機將咬邊處的母材打磨平整,使之與焊縫平滑過渡,消除應力集中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會減少母材的有效截面積,降低焊縫的強度,因此不適用于承受較大載荷的結構。
- 補焊法:如果咬邊的深度較大,超過母材的厚度的10%,或者對焊縫的強度有較高的要求,可以使用補焊的方法將咬邊處的母材補充填滿,使之與焊縫形成一個整體,恢復焊縫的強度和耐久性。但是,這種方法會增加焊接的工作量和成本,同時也會增加焊縫的熱影響區,可能導致焊縫的變形和應力。
4 H d6 @! E$ c7 t; D
9 @) U$ c; J+ a2 M' i
0 M. D+ r6 J* o. C+ V" x
4 d# @# x4 ^& p四、總結
: c; v! _% T; W* A$ C總之,焊接咬邊是一種常見的焊接缺陷,它會影響焊縫的質量和性能,甚至導致焊縫的失效。因此,我們應該從選擇合適的焊接參數,規范焊接操作,確定合理的焊接位置和次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焊接咬邊的產生。如果焊接咬邊已經產生,我們可以根據咬邊的深度和焊縫的要求,選擇打磨法或補焊法進行修復,以保證焊縫的質量和安全。
/ o- {& `. o) Q* [" T0 x4 Q8 `6 E, X. E, C7 L9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