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偶然看到一篇關于IE的帖子,僅僅是一個標題而已,觸發了我寫此文。另外,為了感謝老鷹為我開通博客,特發此文表示感謝~~~~ ! V6 Q4 J% [4 V, D# Q" Q" a
工作一年兩個月了(從去年8月算起),說感慨萬千到不會,但幾十幾百到是有的。其中很值得一題的便是關于IE的認識。剛進公司集訓時,每天都能聽到老師講IE,我就不明白IE到底是什么了,心里想,難道是網絡瀏覽器嗎?不對啊,公司明明就是做硬件的,怎么和瀏覽器有關系呢,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知道那叫工業工程。后來逐漸知道,居然有這個專業課程,而且這邊相當重視IE,還成立了IE技委會。再就是經過殘酷的六個月的生產線實習和提案改善大會,我才徹底明白。所謂IE,其實就是從人,機,料,法,環無方面綜合考慮,以提升產品品質,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原來這個東西這么管用。看來的好好學習了~~~~ 2 i+ s' K: H/ R4 m6 C; @9 u
可是,經過我的思考并且參加過兩次提案改善大會我,我才發現。IE必須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就是空談!記得集團邀請過清華的學子過來暑期實習,專門就生產線上的問題進行論證。快到開學時召開提案改善大會進行評選。每個題目經過若干公式推導和計算后都說年產生價值有多少百萬,后來開始問答時間,很多人就開始對實際的細節問題進行提問了,而這個時候往往是報告人忽視的地方或者根本沒考慮到的地方,因為不到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觀察不到這些細節,他們只會套公式,然后利益最大化,這樣怎么行呢,僅僅一個很小的問題就可以讓這個提案大打折扣。有個很搞笑的例子,為了使生產線效率最大化進行人力排配,安排人員值班,其中就有兩個時段餐廳不供應事物,那人家就問了,這兩個時段值班的人員怎么解決吃飯問題?所以說,IE光有公式是不夠的,而且不能為了IE而IE,必須結合實際來考慮問題。
2 f F# e5 c) W; t2 Q 下面舉幾個實際的例子。比如流水線,U形的就要比直線形的節省占地面積。比如工人的工作臺,扇形的要比直線形的要好,而且最好是120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雙手伸開時,只要身體擺動就可以拿到產品或者工具而不用彎腰。另外就是雙手作業比單手更有效率,還有組裝線上的小推車把扶手做成豎的而不是橫的,那樣就能滿足不同高度的人的使用需求,可調高度的椅子也是這個原理。后面舉的幾個例子都是關于人體工程學或者叫人因工程的。 & \4 Y- Y* t k+ t0 }
從以上例子可以說明,IE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它就隱藏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就藏在細節里面。我們不應該習慣自然,不要以為這樣已經很好了,任何有礙效率的,影響產品品質的或者是浪費資源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勇敢的去發現,探索。不斷的進行改善,提升。就拿我的工作來說,我們設計的產品是比較簡單的組裝品,但是我們要力求使絕大部分人快速準確的組好產品。那我們就主要考慮右手習慣,考慮組裝順序的唯一性,要是組裝方式可選的話,更容易產生混亂。當然,各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了~~~~~ % F3 i& P9 U0 w% H9 m4 w
綜上所訴,IE就是一種理念。就跟品質理念一樣,在工作的各個方面注意。那么,IE也就不那么高深了~~~
. {# C$ T6 d5 G8 i以上為本人的一點淺見,歡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