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沒有寫點什么了,無論是在這里,或者是其它的網站。
1 t4 P& S/ `% R2 E/ E# _* |! D8 L這么幾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工程師進入社會,迷茫啊,一如從前。2 m. q2 q) n9 u* v* [+ q
, @; S T( M0 g4 l, q3 w打算梳理一下一路走來的林林總總,把這些我所走過的彎路,打上路標,為后來者,也為我自己。
% c7 E; c4 G, ?1 o, {) V5 ~& h3 n- \$ h* t" P$ |; g' n
我01年來上海讀書,機械專業,學校還行。讀書的時候就很茫然,許許多多的課程一知半解也不知道將來有什么用,只是為了學分績點去讀。我這人天資不佳,不算是聰明人,高數以及跟高數有關的力學有限元都是勉強及格,但大概特別符合中國的教育制度,就是老實聽話,從不逃課絕不掛科。' j+ X' L: n8 Z9 f$ j+ r
四年下來,成績中等,結果在就業市場上還算不錯。為啥?因為比我更好的要么讀研要么出國了唄 所以即使你像我一樣不聰明,也不用灰心,不需要謀求絕對優勢,有相對優勢就行了。回過頭來看,大學里的每一門課程(思修毛概鄧論馬哲除外)都是有用的。如果你能真正鉆研一門課程,鉆研到底,畢業以后再找個對口的崗位,大概就夠你吃一輩子了。大學教育如果能拆成兩段就更好了,先學基礎課,然后工作,再回來學專業課就更有針對性了吧。
k c" i8 g+ ^' E' M) o, X! g* {( _
05年畢業進了國企,上海遠郊的一家工程機械J公司。在車間實習了一段時間就回設計室了,那時候是畫樁機和鉆機的液壓支架。有一位老工程師給了我很多指導,特別詳細,總工也特別客氣,有問必答。我從畫圖到去車間看老師傅組裝再到現場調試。直到現在還記得我從海上平臺往下面隨波逐流的貨船上跳的瞬間。現在看來是多么寶貴的機遇,可惜沒有珍惜。浮躁啊,不到一年時間一起進公司的六個人已經走了三個。覺得工資低、國企缺乏激情等等。這樣的理由現在隨便翻開一個剛畢業的新人的帖子,是不是都能看到呢。
- `2 z( G( m0 h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如果。但是對于一個社會新鮮人,如果有這樣的成長平臺,不要輕易放棄吧。/ d) T2 u3 n, t
; c3 W) M4 K& u4 f+ Q6 K; |! S( J
06年就到了V公司,一干就是六年,在這里蹉跎,在這里沉淪,直到在這里醒來。
# d! P# V" Q2 s3 |6 k( z
: ~$ z! t" ?8 o8 n2 P' U# ~ hV公司是一家瑞士公司的中國分公司,當時有5個人,現在擴展到12個人,制造一種半導體等制程工業使用的閥門。外企呢,還是北歐的外企小公司呢,看起來是不是很光鮮?可惜實際上是一個大坑。# {( ^0 h) _3 F. c5 F( b4 I
V公司所有的設計和生產都在瑞士,中國分公司只負責銷售和售后服務。工作非常清閑,開始的時候一個星期才修一個閥門。全部拆散、清洗,然后換掉耗材照著SOP裝配測試,沒有難度。- C& `/ ? F1 j5 b, D6 n
閑得無聊我開始自學一點德語,但是沒有堅持下來,總部的郵件都是用英文寫的,電話也是用英語,后來一個德國佬跟我說甭學了,那幫瑞士人的德語我聽起來都費勁,還不如把英語練練好。所以對于語言這個東西,如果你不是很有天分又很有興趣的話,還是著重把英語學好更實用一點。
0 o, O& \8 P& o8 W; o# H
8 w" s3 r; _# m' Z+ B! z3 L2 v07年第一次去瑞士培訓,感嘆那里湛藍的天空和清澈見底的河流。多么美好的24歲,暖暖春日的午后,坐在瑞士國家博物館后花園的長椅上翻翻書,旁邊的蘇黎世河靜靜流淌,生命的寬闊旅途似乎在眼前一望無垠,哈哈。然而潛在的危機正在慢慢滋長。這種危機不是突然的、猛烈的,相反它無聲無息、溫軟柔和,將你包裹在里面慢慢融化。0 Z2 e) n# x2 l- v$ H
我走過V公司繁忙的生產線,走過井井有條的備件庫,走過充滿奇思妙想的實驗室,感到新奇和震驚,似乎有很多感悟,又似乎什么也沒有得到。我看到了精致的表面,但對內里一無所知。我以為呆久了我會知道,實際上你呆錯了位子,只能在旁邊看,看一輩子也沒用。, L5 T7 D+ V4 n! f! H6 @5 ^
8 u1 ~4 d- N: i5 D
到了08年,已經覺得總是照著圖紙修閥門,這么混著沒前途啊,但是又沒有方向,于是胡亂投簡歷。首選行業內設備老大美國A公司,面試感覺良好,只是沒有下文。又面試了一家做冷軋滾齒機和一家空調設備的,都是外企。后者是同學推薦的,本來幾輪面試都通過了,結果公司的亞洲區總裁路過上海,問了一些專業問題,發現我一無所知,也就沒有下文了。接下來金融危機爆發,外面的工作就不那么好找了。同學們有時候聚聚,除了憤青一下時局,也都沒有什么方向。大家都彷徨啊,有些人跳槽去外企,有些人就在國企繼續呆著。但是誰也說不清為什么跳槽或為什么呆著,要說是為了錢為了房子,去外企多出來的那千兒八百的也不頂事啊對不。, A4 F j6 }: Z: k/ E. v; i
+ L) ?3 G4 \% P9 e
09年第三次到總部培訓,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新奇和激動。有空的時候同事帶我去公司的“藏經閣”,架子上堆滿了幾十年前的圖紙。我翻動那些年代久遠的紙頁,忽然想起當年我在J公司檔案室里翻閱前輩的圖紙,有一瞬間想要落淚。自己從小喜歡機器,并讀了四年的機械,有那么好的機會可以實踐,卻因為浮躁而輕易放棄。/ V- F! l9 l$ l# l3 v' O3 i% O
和日本的同事開車去瑞士中部的皮拉圖斯山,山腳下有塊碑,講述洛赫爾見到這山,于是有建設鐵路直達山頂的想法,于是說服投資人,于是設計新的齒軌鐵路系統,于是鐵路建成老洛名垂青史。啥叫工程師,我認為這就是。) z' }; H5 H7 ?! B- [+ L! S
V公司的創始人,發明了新的閥門結構,并把它生產出來,并最終培養成該行業的隱形冠軍。老頭子退休以后,在總部旁邊建了兩層的木結構瑞士傳統房屋,每天喝喝咖啡,看著自己的公司繼續興旺發展。推動人類進步的LHC得用你的產品,十里八鄉的人們都以加入你的公司為榮。啥叫工程師,我認為這也是。% A3 T n$ T$ O3 Y2 B
, _0 T! u3 q9 z' H回到上海,公司正計劃在深圳設立一個新的從辦事處,從深圳招聘的一位新同事,不知道該說此君更睿智還是更浮躁,只待了一個月就跑路了。這時的我急切的希望改變生活狀態,于是自告奮勇申請前往深圳。在上海熟悉了三個月的銷售流程之后,我于09年的圣誕節開始在深圳常駐。
j3 i! G2 w' F0 a+ j# }10年在深圳住了一年。這一年最大的收獲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換個環境”就真的只是“換個環境”,如果不解決自身的問題,你丫跑到天涯海角也沒用。
% a1 G: g4 V5 J% F9 F, P. _在深圳的一年,經常跟附近的朋友去爬南山、去蛇口的海邊散步。我仔細的想這些年的過往,我走過的一個又一個彎路。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身的無能的憤怒。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這些年的掙扎和彷徨,歸根結底不都是因為自身的無能嗎?這時候的我,還會什么呢?實際上是什么也不會,出去找工作都沒人要。* L/ n( U$ n. d
曾經有人對我說:“你們這些死讀書的,從小讀到大,碰到問題了,還是想到讀書”。沒錯,這時候我決定再回學校,于是報名了GCT考試。大家對中國的教育沒有信心,但當時我對自己唯一有信心的事就是“讀書”。總分400的考試我考了340,揶揄自己說,還真是寶刀未老呢,哈哈。
5 f$ a' i% ` n0 f& { J10年底,趁z總來深圳出差,我和Z總聊了自己的想法。于是Z總讓我在深圳就地招人,我和平時一起爬山的朋友B溝通了這個職位。我明確的告訴B這是一個坑,但確實是個很舒服的坑。B因為之前的工作確實太累,希望休整一兩年,最終接受了這個職位。同時公司希望在11年開始西安辦事處,我順便從投簡歷的人中挑了Q,和對B一樣,我利弊都說清楚,你自己決定。加上我在08年招聘的北京辦事處的W,我總共招聘了三個陜西人,所以他們后來調侃我“專業忽悠陜西人”,呵呵。/ y& i7 P6 e& g" J
3 \& X8 a* P/ c' L# c* z11年的3月,終于又回到了上海。平日工作,周末讀書,平淡而充實。Z總的任期結束,M總接任。M總帶來了新的更寬敞舒適的辦公室、彈性工作制、更多的帶薪假期,將V公司的舒適度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我已經決定,等到學業稍緩,就該另作打算了。6 G0 Z/ }. ^) ]. u1 d: o$ r; y. n
11年底,我作為銷售去總部參加培訓。V公司建設了新的車間,設備、工藝和生產組織比起我上一次參觀時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裝配工人面前的屏幕會將這道工序所涉及3D模型的某部分高亮顯示,例如裝配法蘭的工人,面前顯示屏上的3D透視圖中法蘭部分會閃爍紅色,并提示所使用的螺釘的料號。工人用掃描器掃過裝好螺釘的包裝袋上的條碼,選擇料件的步驟就確認了,會動畫提示螺釘安裝的順序和力矩。工人使用力矩扳手鎖緊每個螺釘,力矩扳手會向系統反饋本輪擰緊的螺釘數量和力矩。當數量達到時,該工位的綠色指示燈亮,工件被允許傳送到下個工位的緩沖區。同時該步驟的所有數據記錄在系統里,以備將來查核。+ P! n; E7 M0 p' m! ^2 ]* n
晚上照例去附近的中餐館吃飯,餐館的菜單與四年前一模一樣,只是店主的兒子長高了不少。越南裔的老板每次都開玩笑問我要不要黑下來,我說我這一代人不行,小時候家里太嬌慣了,現在刷盤子不利索,怕是很難生存下來。他說要完全融入不同文化也不容易,他兒子估計以后還得繼續開這餐館。
! U- u* J# ?- a9 }1 [' p' s& R L- I
; _2 W6 E3 F0 ]3 O2 u就這么到了12年,我已經在V公司工作了六個年頭,也基本走到了在V公司能發展的極限。我有可能是V公司第一個參加了從技術到銷售所有培訓的員工了。年初V公司在馬來西亞的新工廠正式動工,意味著我們對于總部向中國轉移生產的愿望徹底落空,中國分公司將在很長時間內維持目前的規模,上海的弟兄們會繼續過著輕松愜意的生活。但是這其中包含的風險是:即使如諾基亞或者柯達這樣的公司也會有盛極而衰的一天,如果未來V公司突然衰落,大家將何去何從?到時候技術徹底荒廢,而之前半壟斷式的銷售辦法恐怕也很難勝任其它的銷售工作。 P4 A$ f3 V3 d Q' J
回上海的一年多時間,除了本身在職研究生的課程,我又重讀了很多大學時候的課本,材料、公差、結構、控制,一一來過。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時間太少,有太多太多的書來不及去讀。
- G% z' i$ D7 N8 E+ g& L半年前,在完成最后一門期末考試之后,我前往我們的客戶Z公司(研發型公司)去面試。我坦言本人略有行業經驗但是已經n年沒有做過設計了,你問什么我說不深但至少不會完全沒概念。我希望一份能參與設計的工作,即使比我在V公司收入略低也可以接受。 n+ g8 C0 e2 e6 F8 X8 s
7 d" i6 ]; ^ v& S$ y2 O像是一場夢,一覺就睡了至少五年,職業生涯從06年中斷,到11年才又重新開始。讀書、學習、實踐、成長,像它本來就應該的樣子。秉燭夜游,但愿為時不晚吧。& c3 J4 A9 }4 ] r2 _( n
5 \+ a5 z/ g2 B& ?* f+ v/ C我翻閱998的帖子,從第一篇看起,想如果剛畢業的時候就能看到該有多好,也許就能少走這些彎路。但那時候真的看到了,我能聽得進去么,不知道。
* ?9 g& T J! K% ?, f- n5 N& M$ ?1 O& D
' Q+ U4 [$ l( R. c# `0 }$ D W
/ }* z2 `* Z# x$ c1 z) W
補充內容 (2013-11-8 11:19):; a4 c8 P* F3 s4 ~% ^; d
一年過去了,再回頭看這篇帖子,又有些不一樣的想法。畢竟人是不斷成長的。 I- ~/ [: `8 _3 B! e: i
這里想強調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而動
7 Z- [3 M$ l" Q1 m" C; A) x每個人的基礎條件和機遇都不一樣,可以反思但切勿盲動。
1 e' b3 M% l& a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基礎|主題: 799, 訂閱: 89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 · 經驗知識|主題: 41, 訂閱: 9
- · 學習方法|主題: 6, 訂閱: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