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厚換算V2.0.0(更新日期2007.03.31) 新增內容:
1內齒輪的齒厚計算。 內齒輪時齒數請輸入負值。如齒數32請輸入-32。
2節徑時的計算。 可直接在法向模數處輸入負值。如節徑8請輸入-8。
3增加繪圖功能。 拖動鼠標左鍵平移圖像,拖動鼠標右鍵縮放圖像。黑色的兩個圓為分度圓和基圓。藍色的兩個圓為齒頂圓和齒根圓。可以讓程序自動設定齒頂圓和齒根圓,也可以手工輸入。相信這個功能對于經常測繪的朋友會很有幫助。可以直接將實物和圖形進行對比,非常直觀。
4增加公差的計算。 1.0版本也可以計算公差,2.0版本加強了此功能。 在2.0版中點擊計算按鈕后,不僅右邊的中間值,最大值,最小值欄輸出結果。左邊的非輸入項也會輸出結果。也就是非紅色字的部分都是輸出項。這樣就可以直接得到公差之間的換算。 例1:已知公法線齒厚為72.8801 +0.05 -0.08。想求跨棒距測量方式的基準值(與72.8801對應)及相應公差。輸入齒厚及公差后點擊計算按鈕,可在左邊直接看到跨棒距測量方式的基準值和公差,為200.7889 +0.1388 -0.2235。
- f8 J0 e- q+ i) s a* ~- q7 \1 T$ u- E7 h

+ `4 l: b* w0 s2 W例2已知量棒直徑5.5時跨棒距為200.7889 +0.1 -0.15,想求量棒為6時的跨棒距及其公差。輸入齒厚及公差后點擊計算按鈕,可在左邊直接看到跨棒距以外的測量方式的基準值和公差,這時輸入新的量棒直徑6,再選擇齒厚區分為法向變位系數(只要不是跨棒距即可)點擊計算按鈕,量棒直徑為6時的計算結果就顯示出來了。
; w" ]8 a$ \9 g- F0 e! f6 Q $ ?: j) m. `; V! d
# j( A1 }# m' E) S2 w) J/ } {3 ?& P1 L7 Q' ]1 A

6 b/ `' B: P" J3 N" p
" _5 u! ]% b5 e6 d/ D3 i. ?小技巧:
4 z* E( f: f2 v1利用TAB鍵可以方便的切換到下一個輸入框。 & W* S& t$ y' q; F: I# n
2直接按ENTER鍵與點擊計算按鈕“==>”效果完全一樣。
. ?4 h1 L: N' f' {& n# _- s) d4 \注意: 0 S7 e7 J" K. s2 f
1因為增加了繪圖部分,可能在一些速度比較慢的電腦上不能流暢運行。我估計CPU1G以上應該沒問題吧。下一版我會優化速度。電腦慢的朋友先關掉“繪制圖形”功能吧。
$ v0 h. t, d6 V1 ^/ p2右邊中間值欄指的是左邊齒厚區分選中的齒厚形式(也就是紅色字)的中間值所對應的齒厚,而不一定是左邊的(最大值+最小值)/2。如本說明文件的第一張圖所示,跨棒距中間值200.747131964568是指選中的齒厚形式跨齒距72.8801+(0.05-0.08)/2=72.8651所對應的齒厚。而不等于(200.927793437093+200.565408450337)=200.746600943715。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安全起見我在這里再羅嗦一下^o^
& r. S9 u% e+ a$ W! E4 R4 j) X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以及創意請告訴我(logxing521@hotmail.com),感謝您的使用。 1 {4 k% c) X0 M9 h, Y4 I2 d% V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