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工業4.0這些戰略發布之前,包括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早已為業界所熟知。往往很多企業在提及這些概念時,容易將這些概念混為一談,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以及智能制造之間到底是否可以互相替換,這些概念之間是否存在區別?
2 @0 o$ u( P' V/ j0 y3 D
; L1 O; q! o$ T6 n, }/ z對于數字化工廠,德國工程師協會的定義是:數字化工廠(DF)是由數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構成的綜合網絡,包含仿真和3D/虛擬現實可視化,通過連續的沒有中斷的數據管理集成在一起。數字化工廠集成了產品、過程和工廠模型數據庫,通過先進的可視化、仿真和文檔管理,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質量和動態性能:
( [: l, e& j( i3 h% Q
! C1 ?; U& g: | 在國內,對于數字化工廠接受度最高的定義是:數字化工廠是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中,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仿真、評估和優化,并進一步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是現代數字制造技術與計算機仿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作為溝通產品設計和產品制造之間的橋梁。從定義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數字化工廠的本質是實現信息的集成。
; @, t1 h9 T* u' u l# @! i: T 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 a9 u( ^+ k+ F& y |
: h4 L: i! ~- u3 P1 d S8 g2 o 智能工廠已經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斷、規劃;通過整體可視技術進行推理預測,利用仿真及多媒體技術,將實境擴增展示設計與制造過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可自行組成最佳系統結構,具備協調、重組及擴充特性。已系統具備了自我學習、自行維護能力。因此,智能工廠實現了人與機器的相互協調合作,其本質是人機交互。
5 x; r% G, X$ r& t7 i$ F
: Y/ V2 A/ P: h9 u) O) L y8 Q$ u& a! u* }
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基礎上的升級版,但是與智能制造還有很大差距。智能制造系統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術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A1 `9 ~, M% ~3 l; H1 n
6 X2 ?" |1 c8 W6 P
( o. x2 |- _) a* _
智能制造系統不只是“人工智能系統,而是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是混合智能。系統可獨立承擔分析、判斷、決策等任務,突出人在制造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配合下,更好發揮人的潛能。機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本質是人機一體化。
2 `0 ~2 L4 I- C) B' i4 q& p% W ; `( v* X: S4 _2 H
國內很多企業都在炒作智能制造,但是絕大多數企業還處在部分使用應用軟件的階段,少數企業也只是實現了信息集成,也就是可以達到數字化工廠的水平;極少數企業,能夠實現人機的有效交互,也就是達到智能工廠的水平。
' t1 |7 [6 C2 j ]7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