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電化學檢測策略的細菌分子檢測方法,能夠辨識由綠膿桿菌(Pseudomonas)所產生的分子——這種綠膿桿菌經常導致慢性的傷口感染。; Y0 b i/ W; m& T
3 }' \2 V6 Z9 X6 H, o3 Y
這種檢測傷口感染的新方法使用一種可拋棄式電化學感測器,讓醫生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完成檢測,而不必再采用目前得花24小時才能確定甚至過夜導致細菌滋生的方法了。
5 l1 a9 h9 r, D4 R4 L* Y1 w0 S
, _- w3 g4 v, U" w, r+ B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Victoria Shanmugam、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工程學院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Edgar Goluch以及J. Craig Venter Institute研究所助理教授Agnes Chan等作者,共同在《傷口修復與再生》(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期刊中發表了這項研究方法。0 _# U* ]% Z2 [
% e' |- k, }0 f, X& Z
該研究團隊使用一種低成本的拋棄式電化學感測器進行測試,根據綠膿素的檢測(可檢測綠膿桿菌產生分子的細菌群)即時確認細菌是否存在。這項檢測準確地辨識出細菌存在(71%)與不存在(57%)的時間。6 a* l% J1 H: l: P, b1 U$ a3 R
4 l, N! c8 Y7 Z4 L& e+ G5 M
“病人就診時就能檢測綠膿桿菌以及其他具傳染性的細菌,將大幅提高我們照顧病人的能力,”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院風濕免疫學系主任Shanmugam表示,“我們不必再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出爐后才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讓我們能為病人提供更有效地療程。”+ n2 o4 ^' m1 s4 m$ [! p
! ^9 v7 o7 [( V
在進一步的增強和測試后,這種探針可利用在病床邊迅速檢測傷口感染的方法,讓醫生能夠從使用廣效性抗生素改為使用特定的定向療法,以便降低醫療照護成本、盡可能地減少抗藥性,以及改善病患的照護成效。
* `6 `( I5 |1 a+ ?. `8 K
E4 a4 k+ d2 n4 q. M, _& M+ Y“感染一直是醫學上的一大挑戰,如今,透過使用這種探針,我們能夠利用細菌產生特有分子的特性來檢測感染情況,”Shanmugam期望這種檢測傷口細菌的新方法能夠在未來用于減少抗藥性以及改善病人的預后。1 e; R1 l" z- G& B' J
( }, Q/ e+ _" b, p9 ^2 t此外,“經由與Goluch教授的工程團隊共同合作,我們計劃持續完善這項測試方法,并期望使其進一步擴展至其他的細菌檢測,從而使其最佳化以落實臨床應用。”
) Q! X% |6 P2 V$ f1 D#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