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畢業季,大四狗們總是處于一種被虐到“累感不愛”的狀態。畢業論文,要經過千錘百煉;找工作找實習,各種被使喚,分分鐘累成狗。 目前讓大四生們最為頭疼的事就是百日后的就業問題。“就業難”的新聞年年被爆,“應屆生找工作難,找順心的工作更難”的心酸事頻頻在學長、學姐身上發生。應屆生工作不久就跳槽,和同事很難相處的各種吐槽在網上層出不窮。 職場不同于校園,在很多方面都有差異,需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首先,你需要做到的,就是擺脫曾經束縛你20多年的“學生思維”,這些思維很有可能就是你職場生活的“桎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學生思維”到底有哪些? “等待接受”型學習思維 多年的“填鴨式教學”讓我們學會了這種“等待接受”型學習思維方式。習慣了老師將現成的知識教授給我們,然后,我們通過大量的背誦和重復去應對接下來的考試。那些主動提問題的人,總是會受到老師的褒揚,但那只是少數。 一旦到了職場,再也不會有人像老師一樣,將每一個知識點都給你交代清楚。一開始,也許會有一個老同事指導你,但他們絕不會像老師一樣事無巨細的告訴你,如果,你依然選擇等待接受,那么你將面對的是越來越壓抑的職場生活。 凡事都尋找一個“范式”何為“范式”? 就像“成功”,年輕的我們一般把學校里擔任了組織干部,畢業之后進入名企,到外國名校留學等定義為“成功”的“范式”。但當我們真正離開校園,步入職場后,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忙碌的做著自己的工作,曾經學習優秀讓你艷羨不已的同學,再也不會出現在你的視野里。你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不再需要去關注別人在做什么,“范式”也就沒有其存在的意義了。 分不清“事實”和“觀點” ![]()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大學里,總是會有學姐學長告訴你,他們覺得考“會計從業資格證”之類的證書很有用,讀雙學位很有前途,只有考研未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很多大學生就直接將這些前輩們的“觀點”當作“事實”來用,如果,觀點是正確的,那還好,萬一,是謬論,將適得其反。就像很多人鼓吹“上大學,學習不重要”的言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么? “全面發展”式思維 ![]() 從高中開始,老師就不停的在我們耳邊說,不能偏科,要全面發展,哪里弱就去補哪里。100分滿分的試卷,英語拿了90,數學拿了80,就想著拼命去補數學,卻不曾想過,如何將英語提高到95以上。 職場中,各部門分工明確,每份工作都需要專屬的技能過硬。很少有說,需要一個全才。一個某方面技能突出的“偏才”說不定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睞。 排他、競爭性思維 基本上,從小學開始,“排名次”爭優秀的這種做法就開始普及了。同班的每一個同學都是自己的競爭者,只有超越他們,才能拿到自己和父母想要的名次。因此,在學習上,總是處于一種防備狀態,生怕別人多知道了什么知識,然后超越自己。職場上,如果從一開始就帶著排他競爭的思維去和同事相處,相信,離你“坐冷板凳”,備受冷落的日子也不遠了?!斎涣?,我們所熟悉的“學生思維”遠不止這些,很多,我們還需要慢慢去發現,慢慢去改變。轉換“職場思維”,這將是社會教給我們的第一課。
/ L4 l- Z1 |( l! b- Z, I% D2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