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界有一種說法,不懂得變差和變差發生原因中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就不懂得管理。因為,混淆這兩類原因引起的變差,處理不同原因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處理不對,要不是犯了統計學中的第一類錯誤——過度干涉,就是犯了第二類錯誤控制不足。
, z, Z. Q8 m8 oTS16949的第8.1.2條要求:“統計基本概念的知識* P. g# R; o9 |, L q+ D
在整個組織中從上到下對基本的統計概念,諸如變異、控制(穩定)、過程能力和過度調整都必須理解而且加以應用。”
" h, k! D0 \- b7 b我在這里提出一個案例,提供了幾種處理方法,針對每種方法,您認為是對?為什么是對的?不對,又為什么?
3 i" v4 g( T3 m( D' n
/ w5 E1 _) T/ Q |9 D9 }4 T情景:
, x5 p& D8 v( [8 C! y: _. [- B2 I9 }) Z
銷售部經理得到報告,客戶急等在那里要的一批貨,該貨最終檢驗結果雜質含量高達0.23%??蛻粢惨呀浿懒诉@情況。經理要求再提供最近25批貨檢驗結果情況,并查閱了控制圖,得到信息如下:
8 `3 {6 v5 M$ Z. B1 W+ _% z0 K7 z2 n5 X: f$ _- e
1、控制圖的平均雜質含量是0.163 %。上控制極限數是0.22 %,下極限是0.106 %。6 `8 }0 J" r0 Z
F. v0 G5 m# @/ y0 G& a
2、以往的最高含量曾經有兩次是0.19 %,而且在這兩次的前后共有連續8點數據都超過了平均雜質含量,因為超過的數量不大,而且產品都是合格的(產品規范規定不能超過0.28%),沒有作任何處理。$ x" E6 K! I4 N9 L) ~# Q U9 U2 k2 c
/ [0 `& V3 ?9 B/ ^# A
3、但是,與該客戶簽訂的合同規定雜質含量不得超過 0.2 %。
5 M$ a ~# o" T, x. P' T6 F' ~: U7 ]# p% k4 {# [1 p
了解了以上情況后,經理心中有如下做法可考慮:' i# X- u- z( o8 h& V8 Y5 q7 b9 L
1 I# Y! B* @. ~- N5 F! Y
1、就差這一點點,與顧客商量一下,把這批貨與其他貨混一下,達到合同規定后交付。反正按規范是允許混的,合同也沒有明確不可以混。
7 U( g& I8 I' D! Z: T8 }8 @7 i
: c: a8 F0 m6 B1 e' \1 t i2、對最近這25批貨的記錄,根據不同的日期、班次、設備、檢驗設備、分析人等分別統計,分析,看看有什么規律?
* ^+ p& N; { r |
8 M' F+ [) t) F; s7 @3、這是公司歷來問題最大的一次,給所有員工發一個通知,把情況告訴他們,請大家一定要重視質量。請有關的部門全面檢查工作質量,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 l( c+ @9 `& I+ V B: L* p( W/ S2 b1 o! _' c f2 o
4、根據經驗推測是什么原因,然后調整一下設備的設定數據,再試驗一下。在這次做的以前,全面分析一下可能有影響的地方,都采取相應的措施。譬如把有關的容器、試管等再仔細清洗一下,不要有雜質。
; G4 o l" A% E5 N) k+ Y. r8 n I# r2 U& k
5、馬上請操作者和基層管理檢查一下生產記錄,看看這批貨與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自己做過什么變更?譬如是否用了新的供方材料?是否是新的操作工?檢測過程是否有所不同?工藝有沒有變化…….。根據情況再做決定。
1 |0 B% W' f+ X5 y2 V; |" M7 g8 L& e% B2 b" s/ A
看了以上情景后, O/ K. ] ] o8 \& F0 w
1、你認為這是普通原因引起的還是特殊原因原因引起的?判定的理由是什么?
* j7 q' O0 p0 `: z8 ^" @6 ?2、根據您確定原因,應當采用哪種做法是正確的?請您說明一下選擇這樣做法的理由。9 l# A: J# {; O/ ]+ M
3、其他做法為什么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