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學,還是去工廠學?
: s, B# B4 U {& F- _( M, G5 \+ i5 d9 s2 k5 R1 U% W2 T8 r4 q9 c, E
網上關于瑞士、德國三元制教學模式有很多正面的稱贊,其實負面也不是沒有。樓主身邊就有例子,不具有普適性,也沒有詆毀三元制的意思(也不是我三言兩語能詆毀的),只是說給大家聽聽。
V# w, y" ^4 q1 M. ]) y) Z. N3 y9 h4 [4 K* \6 P+ d
首先,公司肯定是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學生。學徒去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廉價勞動力(1年級約900,每年漲,4年級大概1200,CFC畢業最低工資一般是4300,甚至聽說有的公司給到5000多)。而且培訓師傅有時候出差啊,不在啊,不會有其他員工來監督你,教你東西。這也是好幾位老師提到過的。樓主一年級暑假曾經想去公司找個實習,詢問老師意見。老師沒有明確反對,說了一句:作為一年級學生去了,肯定就是干些簡單的活。那些公司就會利用(法語profiter,利用,但是沒有漢語里壓榨意味那么強)你們。鑒于瑞士人說話比較含蓄,樓主腦補為不要去了!而且平常還做點圖書翻譯、隨行翻譯或中醫診所翻譯這樣的小活,比較忙,就沒去。班里實踐掛了的那個女繪圖員在公司當學徒,每周只跟我們一起上理論課。聊天的時候得知,她平常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產品目錄,基本沒有手繪,電腦繪圖也是根據工作需要來。但在學校的學生,一年級強制手繪一年,二年級大量的軟件繪圖,3、4年級就要做小項目、小設計了。這位同學很可能3、4年級還在繼續為公司當廉價繪圖員。當然了,這個不絕對,學習情況估計也跟培訓師傅能力以及學生個人資質有關。女孩繪圖考了4分,實踐考了3.6。之所以實踐掛了,因為她在公司根本沒有時間去練習(老師也沒給她留出時間去練習;她們公司的機器跟學校的機器型號、操作都略有差異,而考試是在學校進行的),但在學校的繪圖員1年級有9個月,2年級有3個月,都是跟我們加工員一起在車間學習的。
# Y; F% J9 d( D' t# T3 Y1 U: H+ B4 y# m) |
另外,很多公司都是中、小規模的,一般都專注于某項工藝或某類產品,學生就不能像在學校一樣全面學習。因為學校的培養計劃是嚴格按照聯邦政府的規定來的。其實,公司應該收到同樣的培訓計劃,但是如果這個公司就是給鐘表加工用銑刀的,應該不會為了培養幾個學徒去買臺磨床;如果是做機加工的,也絕對不會讓學徒花兩年時間在傳統機器上手動操作,從一開始就要對得起公司給的900塊錢。而且據身邊的例子來看,公司里的培訓并沒人監督,只要學生或理所當然或幸運地通過考試,不會有人關心這個學生是否學習了全部工藝,是否車床學習時間達到規定小時數。; {0 t/ ^$ q1 ?6 G& s* |
當然,公司培養的好處是盡快進入職場、接觸實際生產。這點是學校比不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