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經歷60余年起伏曲折的發展之后,目前又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其列為重大發展戰略,力圖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導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必然會在未來戰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探索研究人工智能融入作戰的基本樣式,對未來軍隊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h3 }) E2 k/ Q% \! w/ I8 Q+ c7 U% i! R
初級階段
3 A# c; q6 I; J, ~# n y
1 s- C `' T! u2 o- T0 k“要素參與式”融入 K* j( o- V( x3 d
9 h, O7 B5 |" B! [' a此階段,人工智能以單裝單要素的形式,適度參與到作戰某一階段或某一具體行動。. p" A2 m+ W5 a9 X7 o' ^
B: ]/ P% y9 d# J. C
一是戰場感知要素參與。戰場感知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交戰雙方對戰場環境的認知和判斷。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偵察裝備,配合目標信息特征庫即可自主對戰場目標進行精準識別和分類,還可根據目標價值生成打擊清單,為作戰籌劃、火力計劃提供參考依據。7 c2 q K0 U* c$ N* T
, a& W+ v- o* s3 B2 o, k& J二是輔助決策要素參與。基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挖掘等技術,智能化指揮系統可以從海量作戰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針對作戰進程中的不同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建議。還可通過對大量“戰史戰例”的仿真推演和邏輯分析,對敵方未來行動進行提前預判,充當“智囊團”輔助指揮員決策。
" q+ R- R5 t$ o" ]- l6 x
) M6 e5 Z1 W. N+ p- }三是殺傷打擊要素參與。2017年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演示者介紹的一款名為“毒刺”的小型機器人,外形只有手掌大小,卻能攜帶3克炸藥,精準識別目標并在1秒內將其爆頭,這標志著基于人工智能的精準化打擊武器將在戰爭中廣泛使用。人工智能作為殺傷打擊要素參與作戰,還可針對目標特性設定不同的打擊強度,真正做到量敵用兵,并實時評估毀傷程度,自主決策是否對目標進行二次打擊,使火力打擊更加集約高效。
- c) L" b% y! @8 V$ s* D; A5 ^0 F; r( y# _ E( \! H
4 V% d6 A: Z0 b2 \" {& c* _
美軍分析人員正在分析數據
, X) P" M+ c z6 Z% y/ K- ]9 S+ v! g1 `3 S8 _. z# x4 [
中級階段3 K4 _/ r+ z, q. [9 r
! y+ @6 f# Z: |, k- p
“小群模塊式”融入+ j' B( i( i# _* ~1 E& x; P) d
; w9 Q* @+ U( o* W1 K此階段,人工智能以獨立的小規模編組嵌入到某一作戰進程或者擔負某一作戰模塊的具體任務。
: s8 `3 E5 v( ?9 ~. L) ]( `4 @4 N2 q7 W( [9 E0 t0 [
一是基于“天基”的智能編隊。依托量子通信衛星為聚合鉸鏈平臺,可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多種編隊。根據偵察、打擊、投送等不同作戰類型進行“無人機蜂群”編隊,可實現全方位偵察監視敵方行動、對敵方目標實施集群火力打擊、及時快速為作戰部隊投送戰斗物資等功能。采用靈巧化、小型化的方式進行“導彈快遞”編隊,除能夠快速找到目標外,還具備隨機改變機動路線、自主躲避敵方攔截系統、超長懸浮滯空、一彈多能等功能,使打擊更加“幽靈化”。基于無人駕駛系統進行“智能車隊”編組,只需輸入運輸任務和目的地,“智能車隊”即可區分車輛用途、合理編組行軍梯隊、自主規劃行進路線、自主躲避火力打擊,能夠在部隊遠程機動、后勤物資運輸、戰場彈藥保障等場景發揮重要作用。
) v! V# J( M" _( a0 a, \! l) ^& X, q, s- U1 ~: P
二是基于“空基”的局域匹配。在作戰區域上空發射一個基于人工智能的懸浮“路由器”,信號可覆蓋作戰區域內的所有作戰部隊,起到區域信息平臺的作用。擔負尖兵的前鋒部隊可通過“路由器”與指揮所進行信息交互,驅趕敵方警戒分隊,探明敵方戰斗部署,為己方下步作戰創造條件。火力快反隊能夠通過“路由器”快速響應火力呼喚,實施精準火力打擊,還可基于人工智能平臺對打擊目標進行優先級排序,確保打擊效益最大化。防空分隊可通過“路由器”感知來襲導彈和飛機的數量位置信息,自主分配防空火力進行防御攔截,確保作戰區域對空安全。
* i7 t6 _4 `7 D$ c7 G0 [; G' ]/ y- Y. f5 Y
三是基于“地域”的自動響應。在作戰區域內分區布設虛擬化的智能調整點、任務線和區域線,精確調控部隊行動。調整點可主動推送當前位置信息、附近作戰地形地貌、道路通行情況和氣象水文環境等作戰保障數據,為作戰部隊選擇機動路線提供參考。任務線主要用于劃分作戰區域、區分作戰任務、提示戰斗轉換等。作戰部隊經過任務線時,能夠自動接收任務信息,避免作戰中因任務不清造成混亂。區域線的作用主要是感知作戰區域內的敵我兵力兵器數量對比,判斷敵方進攻或防御的主要方向等信息,可與各類偵察情報源融合生成實時態勢圖,推送至任務區內的所有作戰指揮平臺,盡最大可能消除戰爭迷霧。8 ]6 V; {9 B5 |
+ h% o L0 B4 W, [$ Q4 F& d& w高級階段
% U# g. w: _6 } {: ?8 {
6 z W% V0 b' G/ T0 d: T! \“集群自主式”融入
' A# M* b' B3 I' M; S: q u0 X2 O) E
此階段,人工智能以大規模、多要素編組形式獨立自主遂行作戰任務。
: k6 w$ R, C9 }1 Q |
! q; B/ U, W+ O( U一是集群作戰。集群作戰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是人工智能參與未來作戰的突破口,所謂集群指的是很多個體形成一個組來完成任務。一方面,集群中的個體通過協同、涌現等技術可達到以量增效的目的,具有成本低、靈活性強、抗毀性高等優勢;另一方面,集群中的個體以任務串聯行動,自主進行信息交互,及時共享行動結果,確保合力高效地完成作戰任務。
4 J. L4 |) A2 @& n
$ n$ O" e. W! ]二是自主作戰。自主作戰是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各類武器裝備,通過模塊化組合,形成智能化戰斗部隊自主參與作戰。智能化戰斗部隊包含作戰所需的各種要素,具備自組織和自修復能力,能夠自行感知、判斷、決策、應對相應威脅,自主決策作戰行動。還可根據戰場態勢發展和作戰需要,自主調整指揮模式,誰合適、誰主導,誰有利、誰發射,形成“態勢共享-同步協作-聚焦釋能”的戰斗力生成鏈路。4 K- ?# N& H5 E/ u O
! K5 Y" n/ m/ G+ \2 s2 e/ G
三是全維作戰。智能化時代的戰爭將不再局限于陸、海、空、天、電、網等戰場,還可能拓展到政治、經濟、科技、外交、軍民士氣等多個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深度參與各領域的行動決策,運用數據和算法通盤考慮各領域在作戰中的權重和效費比,綜合用力、全面出擊、全維對抗。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周密設定戰爭規模、作戰目標、打擊樣式和毀傷程度,使作戰對手遭遇全維立體打擊,國家機器癱瘓,作戰體系失去效能,進而迅速達成作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