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產品落后了,搞幾個人,投點資金研發一下,升級換代就ok。
一個企業落后了,換個領導人,減免一點稅收或者給個項目,也差不多能挽救。
如果一個產業鏈落后,應該怎么辦呢?成千上萬的企業,你不知道該救哪一個,也不知道哪一個企業處在產業鏈的關鍵位置。再說了,誰有那么大的能耐。
中國的機械行業就是如此。除了機械,好像哪個行業的問題都比較清晰。唯獨機械行業如此復雜,令人迷茫。這個行業太大了,太基礎了,產業鏈特別的長。
中國工業化走到今天,雖然整天喊自主創新,但關鍵的零部件都要依賴別人。受制于人不說,利潤也都被別人吸走了。關鍵零部件這一關如果過不去,什么機器人,高鐵,大飛機,高級轎車,各種各樣壯觀的整機設備,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的工業沒有前途可言。因此,中國工業里面,要說哪一個問題最重要,非關鍵零部件莫屬。
令人困惑的是,在各種媒體,各種大工程,大項目新聞里,風光的都是整機設備。做關鍵零部件是不是都躲在山溝里,角落里,為什么他們一點聲音都沒有。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嗎?反正一般人幾乎沒有辦法入手分析。零部件A落后,需要先攻克零部件B;但解決B又需要首先攻克A, 甚至還有C、D。錯綜復雜, 互為條件,循環無解。根本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現在,政府對工業其實也沒什么有效的管理。你指望他拿大筆資金來搞一個零部件的項目,這似乎不現實。你讓他組織企業攻關,給些資金支持,可能很快這些錢就被騙跑了。你指望市場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好像也看不到什么希望。自由競爭,需要多長時間能夠解決,還是根本就解決不了,甚至逐步惡化。列強經過幾百年的工業化,在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不管是技術還是競爭策略,都讓你深感無奈。
信息化玩得再好,如果不成為工業的催化劑,都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而已。我相信,中國的工業快到一個轉折點了。五十年代轉一次,進入高速的人為的工業化;八十年代轉一次,主要是改革,整垮老國企,興起了無數民企,但都是低端重復,惡性競爭。我感覺這一段也玩到頭了,沒路走了。下一段會是什么呢?
|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 · 998|主題: 32, 訂閱: 7
- · 歷史|主題: 26, 訂閱: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