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魍者歸來 于 2022-6-29 10:55 編輯
2 b$ O' V6 m! L+ R# g; X
4 a' o6 q8 j5 S) m" m- p; e( x8 l8 p22.06.29更新$ D' V% B: c( }9 m8 b
因為社友提到了水池問題的現實意義,這里統一回復一下。水池問題確實有意義,但是這個模型簡化的有很大問題,現實中學生很難理解。一方面是城市中缺少方便觀察的蓄水池,另一方面是現代學生的觀察力被各種app轉移走了。(其實洗手池、洗菜盆都是例子)。
; i2 l# X1 k2 L1 T; `) G( v( p7 L! L* o
相反,如果把例子換成水壩蓄放水、手機充放電、銀行貸款(這個高中數學確實會講),很明顯要更有實在意義。此外,這兩年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在強調【公平】,那公平的起點就應該時教材,教材應該選擇通俗易懂的案例,既能照顧到缺乏勞動基礎的城市孩子,也能照顧到缺少接觸面的農村孩子。如果僅僅說一個水池,而執教的老師又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那所謂的公平,也不過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形式主義罷了。8 y( K8 A8 i! p* J
————————————————————————————————$ b' Z- x7 l0 o+ I
以下原帖:+ x, ?- A0 [( T9 D0 M
2 e% F& v$ a( t之前發了這個帖子,提到了美國的數學教材(相當于國內初中水平)
+ @* ^. o2 O9 J) O1 c0 j9 Mhttp://www.hrhome.com.cn/thread-1043825-1-1.html
& Q, j( E J6 `# u6 U" [, W* \! }6 \, }! l
本著實事求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基本原則,我把美國的教材簡單過了一遍,也跑去書店白嫖了一下國內的數學教材(人教版)——接下來咱就聊聊兩個國家教材的區別。
0 B; u2 ?1 j3 c- z& I+ L6 l, K0 v2 N& K' y3 n
兩個教材都算是按照“提出問題——學習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的,但區別還是很明顯。9 u* B8 [9 s1 v6 t5 {4 _' ~
8 s, h- O# G) w$ ~美國教材是圍繞著問題來排布知識點,而問題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更緊密(就像上文提到的軸承公差問題);國內教材是圍繞知識點來設立問題,而這個問題可能是沒有太多現實意義的(或者說意義不明顯,比如同時開著注水口和排水口的水池管理員)。0 q" b# V; u5 ^) y% C- X) ]2 C
" w1 h/ I9 `& z; @; U$ ], r, Y% a1 D! w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外的數學實用,但不系統,需要學生自行建立知識體系;國內的數學系統,但不實用,所以學生常有“買菜需要數學嗎”這樣的疑惑。4 u# [+ u0 A# r4 |
- f8 f) W; P, @) x( `
究其根源,和兩國教材編寫者的社會閱歷和思維方式有很大關系。老美是從小就鍛煉了動手能力的,即使成為教育從業者,高昂的人工費,也迫使他們成為動手能力極強的“工人”;反觀國內,那些教材的編寫者多是一副官老爺做派,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者大有人在,不識人間疾苦,自然也想不出貼近現實的優秀案例來,反而是因為他們最擅長“做學問”,由此因禍得福,編出了系統性更強(僅對比美國教材而言)的教材出來。* |# s5 X6 Z9 u% K
7 z3 m+ U/ z I H2 d- G
一家之言,如此而已。
U; x) `. Y7 _. {7 k |